[发明专利]用于肿瘤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复合纳米粒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3882.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0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高阳;常睿敏;曾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0;A61K41/00;A61P35/00;B82Y5/00;B82Y30/00;B82Y40/00;A61K31/436 |
代理公司: | 长沙伊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5 | 代理人: | 罗莎 |
地址: | 4100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肿瘤 热和 动力 协同 治疗 复合 纳米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肿瘤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复合纳米粒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纳米粒包括雷帕霉素,光敏剂,聚多巴胺,聚乙二醇。所述雷帕霉素和光敏剂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纳米内核,在碱性条件下多巴胺自聚在该纳米粒表面包裹聚多巴胺,并修饰聚乙二醇。本发明的复合纳米粒在细胞内可下调HSP70和HIF‑1α,最终增强其引起的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可应用于制备恶性肿瘤光疗的靶向纳米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肿瘤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复合纳米粒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动力和光热协同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联合抗肿瘤策略。然而,由于肿瘤多种耐药机制的存在,其长期治疗效率往往受到限制。例如,由于肿瘤低氧及光动力治疗过程中不断的氧气消耗,造成了低氧诱导因子(HIF-1α)的上调,进而导致了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及对多种治疗手段的耐受。另外,在光热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会上调热休克蛋白(HSP)获得耐热性,从而导致热损伤耐受,肿瘤细胞存活,凋亡抑制,削弱了光热治疗的效率。因此,克服光疗过程中的诸多耐受机制,是一种有效增强肿瘤光疗的手段。
设计多功能复合纳米粒同时下调HIF-1α和HSP 70,从而克服多重耐药可有效增强肿瘤的光疗。然而,多功能纳米制剂设计的复杂性及相关小分子抑制剂递送的困难性提高了其设计难度。因此,亟需一种兼具HIF-1α和HSP 70调控功能的复合纳米粒实现光动力和光热协同治疗,增强光疗效果,从而完全消除肿瘤。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光动力/光热治疗的缺陷,提供一种光动力和光热协同治疗的复合纳米粒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纳米粒可靶向至肿瘤细胞,并下调HIF-1α和HSP 70,增强其引起的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其制备方法简单有效,有效避免了载体的毒性,载药量和修饰率高,可应用于制备肿瘤靶向药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用于肿瘤光热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复合纳米粒,所述复合纳米粒包括雷帕霉素,光敏剂,聚多巴胺和聚乙二醇,所述雷帕霉素和光敏剂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纳米内核,所述聚多巴胺包裹纳米内核,并表面修饰聚乙二醇。
进一步,所述光敏剂为二氢卟吩e6。
进一步,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为2000。
进一步,所述雷帕霉素和光敏剂的药载比为2-3∶1,具有良好协同效应。
进一步,所述复合纳米粒粒径为100-200nm,电位为-5~-15mV。
进一步,所述复合纳米粒为球形核壳结构。
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复合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光敏剂和雷帕霉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在超声条件下加至超纯水中
S2、碱性条件下将缓冲液和多巴胺加至上述溶液,搅拌自聚;
S3、加入缓冲液、聚乙二醇,搅拌,反应,离心清洗即得复合纳米粒。
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复合纳米粒在制备靶向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基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复合纳米粒在制备恶性肿瘤光疗的靶向纳米药物的应用。优选的,所说恶性肿瘤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
上述的药物,进一步的,所述药物为外用制剂、口服制剂或注射剂。作为优选,所述的外用制剂为外用凝胶剂。所述的口服制剂为包含所述的复合纳米粒的颗粒剂、片剂、口服溶液剂等。所述的注射剂为包含所述的复合纳米粒的静脉注射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3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