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影响因素的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4319.5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皮育晖;刘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 | 分类号: | G01N3/32;G01N3/08;G01N3/02;G01N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康奇刚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静态 影响 因素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利用特殊方法来研究或分析筑路材料的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影响因素的测试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配置不同的混合料,将原料充分混合后,制成尺寸一致的圆柱状的混合料试件,且混合料试件的两端均平齐;再在20±5℃的温度条件下对混合料试件进行养护28‑35天,养护时的湿度不低于95%;将养护后的混合料试件置于两块钢制压头之间,并对混合料试件进行预压;再利用钢制压头以0.05‑0.1MPa/s的加载速率对混合料试件进行加压,并记录混合料试件的正向应力和正向应变;最后,根据公式E=σ/ε计算出混合料的静态模量。本发明能够对多种不同影响因素对混合料的静态模量的影响的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配比出效果最佳的混合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特殊方法来研究或分析筑路材料的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影响因素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模量是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表征材料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用来预测路面在设计年限的使用性能,因此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的研究、设计中,对模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模量包括动态模量和静态模量,其中静态模量是指在恒定外力的作用下,材料抗形变的能力,它是恒定应力和应变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模量。
现目前混合料的静态模量通常是利用杨氏模量来进行表征的,杨氏模量是用于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杨氏模量的测试,主要包括为静态拉伸法和梁弯曲法两种,通过对混合料的抗性变量来表征混合料的静态模量,能够很好的表征混合料的质量,但是对于混合料的改进并没有任何的促进意义。
发明人在研发的过程中发现,混合料制备时,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不同的参数会使得制备的混合料的静态模量不同。通过对影响混合料静态模量的影响因素的规律进行研究,能够配比出使用效果最佳的混合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影响因素的测试方法,能够对于不同影响因素对静态模量的影响程度进行测试,进而配比出质量、效果最佳的混合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混合料的静态模量影响因素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列举对混合料静态模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配置不同的混合料,并制备出多组测试用混合料试件;制备时,将原料充分混合后,制成尺寸一致的圆柱状的混合料试件,使得混合料试件的两端均平齐;
步骤二,在20±5℃的温度条件下对混合料试件进行养护28-35天,养护时的湿度不低于95%;
步骤三,将养护后的混合料试件置于两块钢制压头之间,并对混合料试件进行预压;
步骤四,利用钢制压头以0.05-0.1MPa/s的加载速率对混合料试件进行加压,并记录混合料试件的正向应力和正向应变;
步骤五,根据公式E=σ/ε计算出混合料的静态模量。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
通过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的参数进行配置,并制成不同的混合料试件,能得出不同的因素对混合料试件的静态模量的影响规律,从而能够配置出使用效果最佳的混合料。通过对混合料进行养护后,再进行实验,能够在混合料试件最佳的状态下进行测试,使得测试的结果精确度更高。在进行测试前,先对混合料试件进行预压,能够避免混合料试件突然快速的受压,导致的受损的情况出现。
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混合料试件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测试,因此得出不同影响因素对混合料的使用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而能够根据得出的影响规律配置出使用效果最佳的混合料试件。
进一步,步骤二中混合料试件养护的时间为30天。
有益效果:通过对养护试件进行设置,能够确保混合料试件内部已经完全凝固,且此时混合料试件的承受能力较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4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