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金属骨架的阻燃聚乙烯复合面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4744.4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1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翁星星;刘涛涛;盛夏;陈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1/07 | 分类号: | D01F1/07;D01F6/04;D03D15/283;D04B1/16;D04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32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金属 骨架 阻燃 聚乙烯 复合 面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基于金属骨架的阻燃聚乙烯复合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包覆聚磷酸铵,制备微胶囊化聚磷酸铵;
S2:用铝作为金属源,富马酸作为有机配体,制备金属骨架;
S3:将金属骨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十氢萘经过共混、挤出、冷却、超拉伸、冷却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
S4: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经过预热、卷曲、多级干燥、切割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
S5: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进行纺织得到聚乙烯复合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骨架的阻燃聚乙烯复合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S1:将季戊四醇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水浴加热,搅拌均匀,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不变,搅拌均匀,加入1,4-二氧六环,保持温度不变,搅拌均匀,依次加入聚磷酸铵、1,4-二氧六环、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水浴加热升温,搅拌均匀,静置,冷却至室温,过滤,冲洗,干燥,制得微胶囊化聚磷酸铵;
S2:将富马酸钠与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溶液A,将九水合硝酸铝与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溶液B,将溶液A逐滴滴入到溶液B中,水浴加热,搅拌均匀,离心,冲洗,干燥,制得金属骨架;
S3:将金属骨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十氢萘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共混,挤出,冷却,超拉伸,冷却,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
S4: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预热,卷曲,多级干燥,切割成短纤维,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
S5: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捻成面纱,进行纺织,制得聚乙烯复合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骨架的阻燃聚乙烯复合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S1:将季戊四醇加入到二甲基亚砜中,水浴加热至40℃~50℃,搅拌20~30min,加入甲苯二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不变,搅拌10~15min,加入1,4-二氧六环,保持温度不变,搅拌10~15min,依次加入聚磷酸铵、1,4-二氧六环、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水浴加热升温至80℃~90℃,搅拌5~7h,静置1~2h,冷却至室温,过滤,用去离子水冲洗3~4次,置于烘箱中,在80℃下干燥20~30min,制得微胶囊化聚磷酸铵;
所述S2:将富马酸钠与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溶液A,将九水合硝酸铝与去离子水混合,制得溶液B,将溶液A逐滴滴入到溶液B中,水浴加热至40℃,搅拌10~15min,将溶液置于离心机中,在5000~8000r/min下离心15min,用去离子水冲洗3~4次,置于烘箱中,在80℃下干燥40~60min,制得金属骨架;
所述S3:将金属骨架、微胶囊化聚磷酸铵、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十氢萘置于双螺杆挤出机中,在螺杆转速为80~120r/min、温度为170℃~190℃下熔融共混,将混合物从喷丝板中挤出,冷却至室温,经过超拉伸工艺,冷却至室温,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
所述S4: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在50℃~60℃下进行预热,预热后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进行卷曲,将卷曲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进行多级干燥,置于烘箱中,在150℃下干燥1~2h,温度调整为100℃,干燥2~3h,温度调整为60℃,干燥3~4h,将干燥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切割成50~80mm的短纤维,制得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
所述S5: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短纤维按25捻/10cm的捻度捻成面纱,将面纱按照经向间距0.8cm,纬向间距1.0cm进行纺织,制得聚乙烯复合面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金属骨架的阻燃聚乙烯复合面料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拉伸工艺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长纤维依次在温度为65℃~105℃下进行加热、拉伸,温度为100℃~150℃下进行加热、拉伸,在温度为30℃~50℃下进行降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474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