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壁残留油份和异味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6320.1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8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闻政;郑逢泰;吴晓;宋喜茜;祝焱;韩秋水;邢作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龙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B21C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壁 残留 异味 去除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壁残留油份和异味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所述铜管生产设备的一侧连接成品缠绕架;铜管生产设备的另一侧连接铜管坯料上料筐;铜管坯料上料筐的一侧设置铜管坯料待料筐;铜管坯料待料筐下端和铜管坯料上料筐下端通过辊道连接;铜管坯料待料筐中坯料逆向连接中压氮气管道;中压氮气管道上顺次连接气‑水换热器和气体通过即热式加热器;气‑水换热器用于工序余热逆向换热;气体通过即热式加热器用于工艺温度的补充加热。该内壁残留油份和异味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达到铜管坯料内壁持续吹扫清除油分残留、异味的目的,同时相应提升铜管生产速率,提高大散盘设备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管生产工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壁残留油份和异味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大散盘铜管是对通常交付的铜盘管产品技术进步的升级换代,是铜管生产企业满足市场使用需求的新产品,对铜管使用企业减少工艺废料、生产连续化、生产效率提升、降低生产成本颇有益处,正在逐步被市场广泛认可和接受;其生产工艺还存在铜管内壁时有残留异味、生产效率再提升、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等不断改进完善和创新的需求。目前大散盘铜管生产工序中,坯料铜管通过大散盘铜管生产设备实现去应力退火、收卷成散盘,同时在线连续向坯料铜管内,逆向吹扫中压氮气,使上道生产工序留存在内壁的油分被吹扫清除,以保证铜管内壁的洁净度要求。这样的加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成品铜管内壁偶然会有异味,为达到内壁洁净度和无异味,使工序的在线生产速率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壁残留油份和异味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达到铜管坯料内壁持续吹扫清除油分残留、异味的目的,同时相应提升铜管生产速率,提高大散盘设备的工作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散盘铜管生产用异味去除装置,所述铜管生产设备的一侧连接成品缠绕架;所述的铜管生产设备的另一侧连接铜管坯料上料筐;所述的铜管坯料上料筐的一侧设置铜管坯料待料筐;所述的铜管坯料待料筐下端和铜管坯料上料筐下端通过辊道连接;所述的铜管坯料待料筐中坯料逆向连接中压氮气管道;所述的中压氮气管道上顺次连接气-水换热器和气体通过即热式加热器;所述的气-水换热器用于工序余热逆向换热;所述的气体通过即热式加热器用于工艺温度的补充加热。
进一步地限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铜管坯料待料筐中的铜管坯料在待料时间接入氮气持续吹扫加温氮气。
一种大散盘铜管生产用异味去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接自厂区的中压氮气管道中顺序串联安装气-水换热器和气体通过即热式电加热器;S2、用软接管和接头将中压氮气接至待料工位的坯料铜管上料始端;S3、根据参数表选择自控压力、流量、温度、时长供气吹扫加温中压氮气;S4、拆下上料始端的中压氮气接头上料进行工序生产。
进一步地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S3中参数包括坯料铜管直径、坯料铜管长度、坯料铜管内壁油份挥发温度、吹扫氮气压力和吹扫氮气时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内壁残留油份和异味去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达到铜管坯料内壁持续吹扫清除油分残留、异味的目的,同时相应提升铜管生产速率,提高大散盘设备的工作效率,便于广泛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铜管生产设备,2、成品缠绕架,3、铜管坯料上料筐,4、铜管坯料待料筐,5、中压氮气管道,6、气-水换热器,7、气体通过即热式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龙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龙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6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