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6474.0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伍立立;张典堂;宗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23/00 | 分类号: | B29D23/00;B63H5/1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陈建和 |
地址: | 21426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编织 复合材料 海洋 导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海洋导管的尾缘设有一体成型的仿生凸起结构,所述海洋导管由碳纤维三维编织结构和耐水性树脂材料复合而成,所述海洋导管内部安装螺旋桨叶片与螺旋桨轮毂,所述仿生凸起结构包括沿圆周均匀排列的锯齿形凸起、圆弧形凸起。本发明通过真空辅助技术或RTM工艺将三维立体编织结构预制件与耐水性树脂进行复合制造,并进行尾缘结构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海洋导管螺旋桨产生的噪声与振动,大大提高承载效率,降低结构重量,提升水下承载和耐腐蚀性能,具有更长的服役周期、更优异的耐海水腐蚀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船舶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资源的开发与国家发展,海洋环境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其中海洋船舶在日常运行中需要导管螺旋桨的技术,导管作为船舶螺旋桨的附加装置,它不仅对螺旋桨前方来流进行规范的引导,同时对其内部的螺旋桨做到一定保护的作用。
现如今大部分导管多采用铜合金制成,不仅重量较大并且在船舶推进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噪声,噪声的来源不仅来自于螺旋桨的噪音,圆管的噪音隔绝性能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应用在军事上的海洋船舶,诸如潜水艇等军用海洋武器,导管螺旋桨产生的噪音常常是致命的,降噪结构的重要特性决定了在海洋船舶作战中的隐蔽特性。此外导管螺旋桨会在海洋领域产生一定的噪音,这会对海洋动物产生威胁,破坏生态环境。另外海洋船舶也常有减重的需求,常规海洋导管多采用铜合金进行制备,不仅耐腐蚀特性差,服役周期短,并且具备较大的质量,不符合当今要求的大续航、轻重量的技术要求。
由此开发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采用三维编织预制件与耐水性树脂进行复合制造,三维编织的圆柱壳结构更加适用于螺旋桨的包裹,结构更加紧密,并且三维编织技术多用于航空、深海潜水器领域,以实现高强度、减重的特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真空辅助技术或RTM工艺将三维立体编织结构预制件与耐水性树脂进行复合制造,并具有特殊设计的尾缘结构,可大大提升承载效率,降低结构重量,减少噪声,具有更长的服役周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该海洋导管的尾缘设有一体成型的仿生凸起结构,所述海洋导管由碳纤维三维编织结构和树脂基体复合成型,所述仿生凸起结构包括沿圆周均匀排列的锯齿形凸起、圆弧形凸起,所述海洋导管通过连接箱体与船体进行连接,且内部安装螺旋桨叶片与螺旋桨轮毂。
进一步地,所述仿生凸起结构共有偶数个,其中锯齿形凸起、圆弧形凸起各占一半,且锯齿形凸起、圆弧形凸起沿圆周均匀间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三维编织结构为2.5D编织结构、经向增强2.5D编织结构、纬向增强2.5D编织结构、法向增强2.5D编织结构、经纬双向增强2.5D编织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海洋导管选用的碳纤维为强度大于3000mpa、模量大于2000gpa的碳纤维,包括T300碳纤维、T700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基体及碳纤维三维编织结构的体积各占海洋导管的40~60%。
进一步地,所述海洋导管的表面涂覆阻尼层,可对噪声产生一定的隔绝作用。所述阻尼层的材料可选用沥青、软橡胶或高分子材料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基体选用耐水性树脂,可以抵抗外部海水的腐蚀。
还有一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海洋导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三维编织技术进行海洋导管预制件的一体化编织,所述海洋导管预制件的尾缘设有一体编织成型的仿生凸起结构(包括锯齿形和圆弧形凸起),针对特殊的尾缘结构,采用三维编织技术结合加减纱工艺实现一体化编织,最终形成三维编织海洋导管预制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新立织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6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