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27226.8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6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黄章国;黄登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C21/00;A01G7/06;A01G2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方圆;林祥翔 |
地址: | 35125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棚 高密度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整地施肥、定植、整枝打杈和留果。本种植方法可使椒类的品质提高,畸形果少而且由于栽培密度增加,亩产量可达10000~12000斤,与传统低密度长周期栽培产量相当,与传统低密度栽培产量相比超过20%‑30%,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棚秋冬季栽培密度一般掌握在2200~2500株,产量不高,同时栽种至采收结束需180~200天,除夏天高温消毒闷棚30~50天外,大棚一年只能种植一季,造成大棚利用率低,效益不高。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提高产量,缩短栽培周期,提高大棚利用率的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整地施肥:田地开沟分层,每亩施用有机肥550~650公斤,三元硫基复合肥45~55公斤,中量元素肥20~25公斤,硫酸亚铁25~40公斤,硫酸铜10~15kg;施肥后深翻18~22cm整细耙平,按畦带沟70~100cm放线做畦;定植:选择无病虫壮苗,采用双行定植,行距26~29cm、株距30~35cm,每亩定植4500~5000株,
整枝打杈:采用双杆整枝方式进行;
留果:当长出果穗时,每株留果8~10个,不超过三层。
所述的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还包括选种育苗:选择果实饱满、没有破损的种子;用咪鲜胺乳油溶液消毒处理后用25~30℃的水浸种,把处理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一次,先发芽的先点播,配制育苗土,用营养钵进行育苗;使用上述选种育苗步骤得到的苗株进行定植。所述种子选用高产及抗病性强的品种。所述育苗土包括3~5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园土、生物菌肥、草木灰和复合肥。
所述双杆整枝的具体步骤为:在去掉门椒后,当对椒坐住时,在对椒上面保留2个长势茁壮的主要侧枝,其余2个相对较弱的次一级侧枝在坐住的果实上部留2~4片叶掐尖,并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打杈,始终维持植株留有2个枝条不断向上生长。
所述定植步骤中,大棚白天气温为20~30℃,夜间气温不低于5℃,全天地温不低于12℃。
大棚椒类高密度种植的方法还包括田间管理步骤,包括了灌溉:定植后每天傍晚采用滴灌系统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湿润。苗成活后,淋水则结合每次追肥进行;追肥:从定植后5~7天开始追施薄肥,每隔30天追施一次,三元复合肥稀释淋施,每次每亩用三元复合肥10~12公斤,每亩生长期总用量40~50公斤。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调整基肥配方、整枝打杈、留果、选种育苗、温湿度控制、灌溉施肥管理等方式使甜椒的品质提高,畸形果少而且由于栽培密度增加,亩产量可达10000~12000斤,与传统低密度栽培产量相比超过20%-30%,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经生物物质、动植物废弃物、植物残体加工而来,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富含大量有益物质,包括:多种有机酸、肽类以及包括氮、磷、钾在内的丰富的营养元素。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有机肥包括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城市污泥等。
本实施方式中三元复合肥指磷、磷、钾三种元素混合起来造粒而生产的复合肥料,三元是氮、磷、钾三种元素的缩写,这种肥料正式的名称叫复混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72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