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箱梁模板麻面翻新维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8307.X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2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高军锐;刘量量;程章;刘云超;梁博;包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E01D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刘培君;王灵灵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模板 翻新 维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箱梁模板麻面翻新维修方法,模板内侧板面上贴设有翻新板,翻新板包括若干块底模翻新板和侧模翻新板,若干块底模翻新板和侧模翻新板依次拼合,将模板内侧面完全覆盖,且二者板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焊接孔,翻新板于拼缝位置和焊接孔处与模板内侧面焊接固定,且焊接位置的焊材与翻新板顶面打磨齐平。本发明使用贴板维修的方式,利用预制板材对模板内表面进行覆盖,达到对存在麻面及其他缺陷的模板内表面进行覆盖的目的,从而解决模板的麻面问题,不仅可以一次性解决模板该类问题,同时节省了传统方式处理麻面所需要的人工及工期,避免了模板二次凹陷问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预制箱梁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板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箱梁模板麻面翻新维修方法。
背景技术
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模板,由于使用频繁,所以架桥施工中多采用钢结构模板。但是预制箱梁模板随着存放时间变长,存放时容易遭雨水侵袭,造成预制箱梁模板表面麻坑数量较多,麻面比较密集。传统维修时常常采用打磨方式进行,由于打磨面积较大,打磨时铁锈飞扬,影响维修人员健康,且打磨力度不好把控,容易产生二次凹陷,增加额外维修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箱梁模板麻面翻新维修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箱梁模板麻面翻新维修方法,所述模板内侧板面上贴设有翻新板,所述翻新板包括若干块底模翻新板和侧模翻新板,若干块底模翻新板和侧模翻新板依次拼合,将模板内侧面完全覆盖,且二者板面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焊接孔,所述翻新板于拼缝位置和焊接孔处与模板内侧面焊接固定,且焊接位置的焊材与翻新板顶面打磨齐平;
所述维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模板测绘,对待修补模板进行现场测绘,确定模板具体尺寸;
步骤二:板材加工,根据现场测绘数据,将板材切割成型,并在其板面上开设焊接孔;
步骤三:板材拼接,自前至后依次将切割成型的板材铺设到模板上,每次铺设一块底模翻新板和其两侧的两块侧模翻新板;
步骤四:焊接固定,于拼缝位置和焊接孔处将翻新板与模板焊接固定,每块板材焊接时通过强磁进行辅助固定,所述强磁设有五块,其中四块固定于板材四角位置,另一块布设于焊接位置周侧,并随焊点位置的移动而移动,两块板材拼接的位置为焊接的重点位置,一是因为板材太薄,容易变形;二是焊接后容易产生疤痕,再次造成箱梁表面的凹凸面;
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及步骤四,直至所有翻新板铺贴完成;
步骤六:焊材打磨,使用角磨机对焊点及焊缝处进行打磨,直至焊材与翻新板顶面齐平,打磨的重点位置为两块侧模翻新板、侧模翻新板及底模翻新板的连接部位,打磨过程中,注意打磨点与周围的高差,防止出现凹陷;
步骤七:验收校核,对翻新后的模板尺寸进行校核,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二次打磨。
优选地,所述侧模翻新板的底边延伸至底模区域,且延伸长度为300-500mm。
优选地,所述翻新板采用6mm厚不锈钢板材加工制作,其底模翻新板和侧模翻新板均切割成矩形板块,二者的长度分别与底模宽度和侧模宽度相匹配,二者的宽度相等且介于1250mm-2000mm之间,最终宽度根据加工厂的机床及运输条件具体确定。
优选地,所述焊接孔的直径为10mm-20mm,呈方形阵列布置,其布设间距不大于200mm,且最外侧焊接孔距翻新板边缘距离不大于200mm。
优选地,所述翻新板拼缝宽度不大于2mm,通过点焊方式与模板及相邻翻新板连为一体,且焊点间距不大于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83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