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凝土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9319.4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9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宗鸿;邓妮;陈杰;方世昌;田应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石博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4/16 | 分类号: | C04B24/16;C08F283/06;C08F220/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刘永来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波 辅助 混凝土 消泡剂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凝土消泡剂的制备方法。为了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常在混凝土中加入聚羧酸减水剂,由于聚羧酸减水引气作用较强,在加入时容易将气泡一同引入到混凝土中,导致混凝土综合性能下降,通过本方法制备的消泡剂能有效消除混凝土中的有害气泡,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凝土消泡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消泡剂主要用于混凝土外加剂中,外加剂是混凝土的重要组分。目前最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为聚羧酸减水剂。聚羧酸减水剂引气作用较强,在混凝土使用的过程中,过量的气泡会给混凝土的使用、泵送带来诸多不便,甚至会影响到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将消泡剂与混凝土复配使用能够消除混凝土中较大的气泡,能够降低泡沫对混凝土的影响,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
因此,本发明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凝土消泡剂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对减少混凝土中的含气量,提高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有着深远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凝土消泡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本方法制备的消泡剂能有效消除混凝土中的有害气泡,提升混凝土的综合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凝土消泡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中的份数均为质量份:
步骤(1):在搅拌状态下,于反应釜A中按顺序加入16-18份去离子水、0.5-1份12%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水溶液、4-6份4%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充入氮气保护后加热至70-75℃后搅拌10-20min;
步骤(2):继续在所述步骤(1)中的反应釜A中加入0.8-1.3份20%的过硫酸铵水溶液,搅拌15-20min得到釜底液;
步骤(3):在搅拌状态下,按照顺序在反应釜B中加入36-40份去离子水、15-22份丙烯酸丁酯、0.9-5.5份20%的过硫酸铵水溶液、12-14份12%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水溶液、1.5-2.2份的十二硫醇,加热到70-75℃后持续快速搅拌3-4h得到滴加液;
步骤(4):将所述步骤(3)中得到的滴加液在80-100min内缓慢滴加到步骤(2)所得的釜底液中;
步骤(5):滴加液滴加完成后,将反应釜A继续在70-75℃与氮气保护下搅拌1.5-2h,停止搅拌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混合液;
步骤(6):将步骤(5)中得到的混合液取出后,加热到80-85℃并且恒温至蒸干水分;
步骤(7):将20-22份步骤(6)得到的干燥物溶解于15-17份吡咯烷酮与65-68份油酸甲酯配置而成的助溶剂中,搅拌均匀得到改性消泡剂;
步骤(8):将10-12份纳米氧化锆加入到2000-2200份去离子水中,在超声波作用下搅拌分散15-22min得到分散纳米氧化锆;
步骤(9):将25-28份油酸、50-55份乙醇与50-60份去离子水按照顺序加入反应釜充分搅拌混合后得到纳米氧化锆改性剂;
步骤(10):将步骤(8)中得到的分散纳米氧化锆加热至80-85℃恒温,在快速搅拌条件下加入11-12份纳米氧化锆改性剂;
步骤(11):将步骤(10)中得到的混合悬浊液陈化24-30h,将沉淀取出后在烘箱中烘干、研磨得到改性纳米氧化锆;
步骤(12):将10-13份改性纳米氧化锆与90-95份改性消泡剂在超声波作用下搅拌混合后得到所述一种超声波辅助下混泥土消泡剂制备方法制备的消泡剂。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投料间隔至少为2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石博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石博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3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