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除杂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9326.4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救荣;曾小石;谢卫军;向秋林;刘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44;C22B3/22;C22B5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徐辉 |
地址: | 4255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稀土 浸出 母液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除杂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多级串联除杂搅拌模块、除杂浓密机、多级串联沉淀搅拌模块、产品浓密机以及压滤机;采用双溢流堰无传动深锥浓密池处理除杂产物和沉淀产物,解决低比重絮状沉淀物的固液分离问题;采用动态陈化方法,将除杂沉淀物和产品沉淀物返回除杂反应过程和沉淀反应过程,改进结晶晶型,降低除杂稀土损失和提高产品质量;优选用量少和效果好的高效絮凝剂,强制增强除杂沉淀产物和产品沉淀产物的沉降速度,提高单位容积设备的处理能力;用功能性连续生产设备替代间歇人工操作设施,避免被动失误影响除杂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位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除杂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含有杂质组分Al、Fe、Mg、Ca和Si等,需要进行分离,以得到合格稀土产品,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沉淀法和萃取法,工业应用多以沉淀法为主。
目前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中回收稀土在工业上还是沉淀法占统治地位,使用的沉淀剂主要有草酸有机沉淀剂、碳酸盐无机沉淀剂和镁盐无机沉淀剂等,也有研究腐植酸作沉淀剂,但未见应用。早先使用草酸较多,其沉淀效果、选择性、沉淀物结晶等方面有优势,但草酸毒性容易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后来碳酸盐成为替代沉淀剂,相对草酸来说,在沉淀效果、选择性、和沉淀物过滤性差等方面没有优势,其优势成本低和环境效果好,因此如今工业几乎都使用碳酸氢铵除杂和沉淀。
现有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处理技术方案是:先将母液排至除杂池,加入碳酸氢铵,用压缩空气搅拌1h,控制终点pH5.2~5.4,静置8h,人工排放上清液至沉淀池,沉淀渣(渣头)排放至渣头老化池放置,定期处理;稀土产品沉淀在沉淀池中进行,同样加入碳酸氢铵,用压缩空气搅拌1h,控制终点pH6.5~6.7,静置8h,人工排放上清液至配液池,产品排放至陈化池,陈化7d,用板框压滤机过滤,得到产品。
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
(1)除杂和沉淀均在池中间歇进行,静置操作周期长,单位容积沉淀池处理能力小,母液处理车间占地面积大;
(2)除杂沉淀物和产品沉淀物均在自然条件下沉降,沉降速度慢,细粒结晶物沉降不彻底,易造成渣头带入产品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带入配液池影响回收率;
(3)除杂上清液和沉淀上清液均依靠人工排放上清液,难免因视觉判断失误导致排放过早和排放过量;
(4)对絮凝沉降研究不深,有离子型稀土矿企业尝试用絮凝剂改善固液分离效果,未取得满意结果,其原因是没有选择到合适的絮凝剂,絮凝剂用量过大,对产品质量和上清液返回浸出产生负面影响;
(5)产品陈化在静止条件下进行,虽有利于晶体团聚长大并改善过滤性能,但晶型差,易夹带杂质,且陈化时间长,陈化效率;
(6)现有技术方案难以实现工厂化和自动化,不能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除杂系统及方法,优选用量少和效果好的高效絮凝剂,强制增强除杂沉淀产物和产品沉淀产物的沉降速度,提高单位容积设备的处理能力;采用双溢流堰无传动深锥浓密池处理除杂产物和沉淀产物,解决低比重絮状沉淀物的固液分离问题;采用动态陈化方法,将除杂沉淀物和产品沉淀物返回除杂反应过程和沉淀反应过程,改进结晶晶型,降低除杂稀土损失和提高产品质量;用功能性连续生产设备替代间歇人工操作设施,避免被动失误影响除杂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除杂系统,包括:多级串联除杂搅拌模块、除杂浓密机、多级串联沉淀搅拌模块、产品浓密机以及压滤机;
所述多级串联除杂搅拌模块注入离子型稀土矿浸出母液,混入第一浓度碳酸氢铵溶液,调整pH值至第一设定值后供应至所述除杂浓密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未经五矿稀土江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3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