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29957.6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81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魏晔;林靖;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07/335 | 分类号: | C07D207/335;C07D207/34;C07D401/04;C07D409/04;C07F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有以下步骤:取肟酯类化合物1、苯并呋喃亚胺类化合物2、一价铜化合物,惰性保护气体下加入有机溶剂,60‑120℃条件下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后,降至室温,饱和食盐水和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旋转蒸发去除溶剂得粗品,快速柱层析,得吡咯类化合物3。该方法合成方法路线简短,利用C‑C和C‑N键形成,一步构建吡咯类化合物,原子经济性高、效能优越,反应产率高达95%,实现了该体系化学合成的突破性进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吡咯结构是最普遍的五元杂环之一,并存在于大量天然产物、药物和功能性材料中。吡咯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和药理特性,例如抗菌、抗真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和离子性。它还可以作为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聚(ADP-核糖)聚合酶,脯氨酰-4-羟化酶,细胞DNA聚合酶,糖原合酶激酶3(GSK-3)和蛋白激酶抑制剂。在功能材料研究中,因为它们具有光电材料的潜力所以吡咯及其衍生物一直是材料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例如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薄膜晶体管、非线性光学聚合物、衍生自六(N-吡咯基)苯的高性能半导体,以及基于聚吡咯-乳胶材料和聚吡咯材料的用于检测和鉴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葡萄糖传感器。因此,已经开发出许多合成策略来获得这一重要类别的化合物。传统方法包括Knorr、Hantzsch和Paal–Knorr反应,通过羰基化合物和胺的缩合反应构建多取代的吡咯。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需要在较高的反应温度下使用强酸促进缩合,这也导致了底物范围和官能团受限。近年来也开发了一些可以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合成具有更好的区域选择性的吡咯的方法,例如:多组分反应和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但是这些方法通常需要高度官能化的起始原料(例如亚氨基丙二烯,炔基氮丙啶或叠氮化物),因此限制了产物的范围。此外,许多现有策略需要使用具有受保护氮的底物,因此在合成吡咯环后需要将保护基团除去或更换,这大大降低了该工艺的效率。
因此,发展一种简洁、高效、实用性的催化合成吡咯类化合物的方法可以为药物研发、小分子药物的高通量筛选以及功能材料的合成提供切实可靠的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合成方法路线简短,利用C-C和C-N键形成,一步构建吡咯类化合物,原子经济性高、效能优越,反应产率高达95%,实现了该体系化学合成的突破性进展。
本发明所述方法是氩气保护下,以肟酯类化合物和苯并呋喃亚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Cu化合物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吡咯类化合物,具体方案为:
一种吡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以下步骤:
取肟酯类化合物1、苯并呋喃亚胺类化合物2、一价铜化合物,惰性保护气体下加入有机溶剂,60-120℃条件下反应,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毕后,降至室温,乙酸乙酯萃取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有机相,旋转去除溶剂得粗品,快速柱层析,得吡咯类化合物3;
其反应式为:
所述肟酯类化合物1中R1为芳基、烷基或酯基;R2为苯基或烷基。
所述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中R3为H或甲氧基;R4为芳基;R5为氰基、卤素、烷基或烷氧基。
所述吡咯类化合物3中R1为芳基、烷基或酯基;R2为苯基或烷基;R3为H或甲氧基;R4为芳基;R5为氰基、卤素、烷基或烷氧基。
所述肟酯类化合物1:苯并呋喃亚胺类化合物2的mmol比为0.1~5:0.1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29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