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电芯的制造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0242.2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合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4/02;H01M50/463;H01M50/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陈蕾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方法 电池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了一种电芯、电芯的制造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及第二极片。第一隔膜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第二隔膜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第一极片夹设于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之间,且第一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缺口。第二极片设置于第二隔膜的外侧,并与第一极片绝缘间隔设置,第二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四缺口,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之间其中一者为正极片,另一者为负极片。其中,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及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成柱体结构,柱体结构包括第一避让部,第一避让部由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连通形成。该电芯、电芯的制造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有利于提高异形电池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电芯的制造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储能器件,在电子设备的供电器件中占据不可取代的位置。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轻薄,其中的电池的厚度也越做越薄,但电池的能量密度受技术制约,很难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如何充分利用电子设备内部有限空间,增大电池体积来增大电池的容量,延长电子设备的使用时间,成为电池设计的另一种选择。
目前,通常通过利用形状相似或相同,但面积大小不同的叠片(如极片及隔膜)通过依次层叠构成非规则电芯(简称异形电芯),利用该电芯形成传统的异形电池,进而至少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形成尺寸大小不同的结构,以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但传统的异形电池的生产效率低,不利于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芯、电芯的制造方法、电池及电子设备,有利于提高异形电池的生产效率,降低电子设备的成本。
其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第一隔膜、第二隔膜、第一极片及第二极片;第一隔膜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缺口,第二隔膜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缺口;第一极片夹设于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之间,且第一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三缺口;第二极片设置于第二隔膜的外侧,并与第一极片绝缘间隔设置,第二极片设有至少一个第四缺口,第二极片与第一极片之间其中一者为正极片,另一者为负极片;其中,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及第二极片依次层叠并卷绕设置成柱体结构,柱体结构包括第一避让部,第一避让部由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形成。
上述电芯制造时,可利用卷绕技术将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隔膜、第一极片、第二隔膜及第二极片在卷针上卷绕形成柱体结构,并利用第一缺口、第二缺口、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连通形成第一避让部,进而可以利用该电芯来制造异形电池,通过与该第一避让部相适配的外形来避让电子设备上的凸体结构,进而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同时该电芯卷绕形成,与叠片式电芯相比生产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异形电池的生产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避让部至少为两个,并间隔设置于柱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第一避让部沿柱体结构的高度方向间隔;和/或,至少两个第一避让部沿柱体结构的沿柱体结构的宽度方向间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避让部至少为两个,并设置于柱体结构形成阶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部包括避让孔、避让缺口或避让凹槽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柱体结构中,第一极片及第二极片均夹设于第一隔膜及第二隔膜内;和/或,正极片夹设于负极片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缺口的形状、第二缺口的形状、第三缺口的形状及第四缺口的形状均相似或相同,第一缺口的中心线、第二缺口的中心线、第三缺口的中心线及第四缺口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的制造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0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