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1942.3 | 申请日: | 202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03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萍;朱晓黎;耿海峰;何云霞;彭媛媛;李文梅;杨艳;胡筱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9;C12Q1/6869;C12Q1/14;C12Q1/10;C12Q1/0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 |
地址: | 21502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肠道 微生物 作为 早产儿 脑损伤 标志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所述肠道微生物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中的一种或几种。早产儿脑损伤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后期的脑性瘫痪及潜在神经功能发育障碍有关。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的突触形成、递质释放、营养物质产生、血脑屏障的发育、菌群‑肠‑脑轴等有密切联系。本发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早产VLBWI粪便样本16S rDNA进行测序,公开了肠道菌群对早产VLBWI脑损伤发生的影响,为BIPI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生物技术,具体涉及肠道微生物作为早产儿脑损伤标志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早产儿存活率是一个国家的主要健康指标之一,随着孕妇产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国内一项关于25个医院NICU的多中心研究发现,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 VLBWI)存活率现已达到98%。由于早产儿多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其病死率居高不下,据国外一项统计研究发现,全球每年约17.8%的早产儿死于并发症,存活早产儿中有12.8%的早产儿会出现精神及认知发育异常、脑瘫(Cerebral palsy, CP)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早产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 BIPI)是指由于母亲存在产科合并症、围产期感染、脑缺血缺氧、生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造成早产儿出现脑缺血和/或出血性损伤,严重者可出现死亡或遗留多种神经系统后遗症。BIPI依据病理学改变可分为:①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PVH-IVH);小脑及脑干损伤;②白质病变:包括囊性和非囊性(伴局灶性坏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VL);非坏死性弥漫性白质损伤等;主要以PVH-IVH及PVL为主。2011年我国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早产儿PVH-IVH发生率为10.8%,PVL发生率为2.3%。在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中,PVH-IVH发生率为36%,PVL发生率为3%。在临床诊治过程中,BIPI常缺乏典型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明确病理学分型需依赖影像学检查。头颅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诊断特异度高,且无辐射、无创伤,并且能预测未来神经发育结局。因此,将头颅MRI表现作为诊断BIPI的首要标准,尤其在PVL的诊断上。目前关于BIPI的发生因素尚不明确。Lu等研究显示,胎龄是PVH-I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早产儿胎龄越低,其脑血管自动调节血流动力学的能力越差,发生PVH-IVH的风险越高。有学者研究发现,胎龄32周的早产儿中,窒息是其发生Ⅲ级和Ⅳ级PVH-IVH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有研究表明,脑神经免疫细胞损伤与认知和行为缺陷(即自闭症和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有关。国外一项针对351例早产儿追踪随访的研究发现,脑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在早产VLBWI中发生率约15%。在发达国家,BIPI早产儿中有42~47%发生脑瘫,27%发生认知障碍,37%和23%发生严重视觉及听力障碍。BIPI中后遗症较重的主要是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脑白质损伤易引起锥体束损伤导致脑瘫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未经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19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