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卸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1956.5 | 申请日: | 202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8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奉斌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30 | 分类号: | B65G67/30;B65G69/00;B65G4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和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4 | 代理人: | 陈明发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卸货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卸货装置,涉及物流用辅助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卸货口,支架上设有将设有将货物依次卸下的取货装置,取货装置包括将货物水平输送至卸货口的平移机构、转动连接在卸货口可通过绕轴上下摆动将货物从高处运输到低处的下送机构和驱动下送机构缓慢运动驱动组件,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应不同高度货车,不同货物进行卸货;货物下落速度小,速度变化慢,避免货物破损;重叠的货物能够间歇性依次卸货,避免多层货物卸货掉落破损;移动的货物不会由于惯性飞出,避免货物破损;货物自动滑落到卸货装置上,无需人工搬运;平送的货物能够快速滑落到取货板上,避免货物停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用辅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卸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流站点中,常常需要将货车车斗上的物流货物卸下,而货车的车斗往往较高,直接将物流货物扔下车斗容易摔坏货物,而物流工人逐个将货物从货车车斗上取下来虽然不易破坏货物,但是操作起来非常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现有的卸货装置的斜撑架在面对不同高度的货车车斗卸货时,斜撑架的坡度不同,会造成货物下滑速度过快,导致货物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卸货装置,其具有货物下落速度缓慢,速度变化小,货物不易损坏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自动卸货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卸货口,支架上设有将设有将货物依次卸下的取货装置,取货装置包括将货物水平输送至卸货口的平移机构、转动连接在卸货口可通过绕轴上下摆动将货物从高处运输到低处的下送机构和驱动下送机构缓慢运动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下摆动,克服货物受到重力自由落体,使货物缓慢滑落,降低货物着地速度,使货物与地面冲击减少,减少货物损害,且前后速度变化下,减少货物由于惯性而晃动,且能够适应各种高度的货车高度,应用范围广,无需人工将货物运送下来,减少人工消耗,连续性运送货物,减少卸货的时间,增加货车运输的效率。
进一步设置: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沿机架滑动的取货板、联动取货板与动力源的连动组件和通过自身旋转联动连动组件使取货板带动货物移动的原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货物能够平稳的从车厢内运送出来,运送过程摩擦小,消耗的能耗低,取货板具有一定角度倾斜,避免货物由于惯性向前飞出,减少货物破损,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连动组件包括支架两侧的移动杆,取货板两侧底部与移动杆转动配合连接,取货板两侧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上设有通过收缩带动取货板进行移动的动力绳索,动力绳索另一端与从动轴上的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原力组件包括轮轴上设有倾斜的限位盖,从动轴上侧设有限制取货板最大活动量的限位块,取货板后侧设有弹性恢复使取货板移动回原来位置的主动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移机构具有往复性运动,能够连续性运送货物,增加货物卸货的效率,提高货物运输的速度,无需增加额外电机使取货板复位,减少能量消耗,复位速度快,能够快速进行下一次货物输出,具有压缩范围,能够在高速的复位完成后进行刹车,使取货板快速静止,将惯性在弹簧弹力中分散,避免取货板撞击支架。
进一步设置:所述从动轴上设有改变卸货速度的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卸货口下侧自转的从动轴和主动轴,联动从动轴和主动轴之间的关联组件和自身抽动使关联组件移动改变从动轴和主动轴之间速度的变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适应各种重量货物的卸货,避免重的货物由于受重力影响,具有大的惯性而下落撞击地面破损,可以自主调节获得不同速度,适应不同要求,适应不同货物的防撞系数,提高卸货效率,增加卸货安全性,避免货物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奉斌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奉斌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1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