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植物青枯病发病率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2034.6 | 申请日: | 202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5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玉;付献瑶;葛广飞;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43/16 | 分类号: | A01N43/16;A01N59/06;A01P1/00;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植物 青枯病 发病率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植物青枯病发病率的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含有50‑200 mg/L的壳寡糖和1‑20 mmol/L的氢氧化铝,所述壳寡糖为脱乙酰度85%,聚合度2~20的壳寡糖。本发明的组合物,能显著提高植物的免疫原性,降低植物青枯病发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植物青枯病发病率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由青枯雷尔氏菌(
青枯菌大多从植物的根部入侵,经由维管束扩散至植物上部[4]。青枯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叶片外翻、木质部的褐变以及致死性的全株萎蔫。萎蔫症状可能是由于植株木质部中青枯菌的大量定植以及胞外多糖的产出,从而快速导致维管束功能障碍[5]。
目前青枯病的防治主要集中在农业、选育抗性品种、化学以及生物防治等几方面。
农业防治主要包括使用无毒苗、合理轮作、田间卫生、平衡合理施肥等手段。大量调查表明烟草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时的发病率较连作时要低。搞好田间卫生,发现病苗时尽早清除销毁,再施用石灰对病穴消毒,可以有效减少青枯菌的蔓延传播[6]。种植抗性品种是防治青枯病的简单有效的理想方法,但目前选育的许多品种对青枯病的抗性不稳定[7],往往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化学防治是长久以来防治青枯病的最快速、有效的措施。目前,市场上防控青枯病的化学药剂主要为无机硫、无机铜、有机硫、有机氯以及有机铜类杀菌剂。但是使用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对植物、人畜都有一定的损害,而且还有可能危害到有益生物[8]。
生物防治包括转基因植物、生防菌和诱抗剂的应用。李乃坚等[9]将天蚕的抗菌肽B基因转入烟草,发现其T3、T4代转基因植株对青枯病的抗性显著提高。但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植物诱抗剂是一种可以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生物农药,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防病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植物诱抗剂,是能激活植物免疫,使植物产生诱导抗病性的特殊化学和生物物质。这些物质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可以被植物感知,激发自身的免疫系统,提高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10]。根据来源可将诱抗剂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因子三类。物理因子包括机械损伤、紫外照射、x-射线、金属离子、温度处理等。化学诱抗剂分为天然产生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两类。 天然产生的化学物质,如水杨酸(SA)及其类似物、茉莉酸(JA)及其衍生物、2,6-二氯异烟酸(INA)、乙烯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有烯丙异噻唑(PBZ)、苯并噻二唑类(BTH)等。生物诱抗剂是指来源于病原菌、其他微生物以及寄主植物或者是在植物病原菌互作过程中产生的,可引发植物防卫反应的物质。生物诱抗剂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时间长、不易产生抗药性、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是现今诱抗剂研究的热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