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制品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2381.9 | 申请日: | 202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7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邓义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义望 |
主分类号: | B29B17/04 | 分类号: | B29B17/04;B29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制品 回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制品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支脚,所述回收罐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机架,两个所述电机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贯穿回收罐的两侧内壁且通过转动件和回收罐的内壁转动连接,位于回收罐内的所述电机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绞龙,位于回收罐外的所述电机的动力轴上设有传动带。本发明通过在回收罐中利用同一电机带动两套搅碎装置对废弃的橡胶制品进行搅碎,使得回收的废弃橡胶制品得到更加完全的搅碎,同时,通过三角形过滤板、缓冲机构、挡块、清洁喷头等装置的配合对搅碎后的废弃橡胶进行较为完全的清洗,大大的减少了废弃橡胶制品上的杂质,从而提高回收利用的废弃橡胶制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制品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橡胶(Rubber)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属于完全无定型聚合物,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低,分子量往往很大,大于几十万,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
随着橡胶制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在橡胶制品损坏后,对橡胶制品的回收再利用成为相关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橡胶制品的回收以轮胎为例,需要将回收后的橡胶轮胎进行搅碎,但是由于存在的橡胶轮胎大小不一,所以在目前的搅碎装置中难以对废弃的橡胶轮胎进行较为统一的大小的搅碎,由于橡胶轮胎长期与地面接触,废弃的橡胶轮胎上会残留大量的泥土等杂质,对废弃的橡胶轮胎一个一个的进行清洗又十分的耗费时间,且增加回收装置的成本,但是如果不进行清洗,则会导致回收熔炼的橡胶混入大量泥土等杂质,极大的改变橡胶的特性,降低二次橡胶制品的质量。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橡胶制品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回收的橡胶制品搅碎不完全以及对回收的橡胶制品难以清洗导致回收的废弃的橡胶制品质量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橡胶制品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橡胶制品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罐、支脚,所述回收罐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电机架,两个所述电机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轴贯穿回收罐的两侧内壁且通过转动件和回收罐的内壁转动连接,位于回收罐内的所述电机的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绞龙,位于回收罐外的所述电机的动力轴上设有传动带,所述回收罐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的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传动带贯穿传动箱的开口,所述传动箱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带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回收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搅碎槽,所述搅碎槽的底端侧壁开设有多个过滤孔,所述传动箱的内壁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转轴,两个所述第一转轴均贯穿转动箱的内壁和搅碎槽的两侧内壁以及回收罐的两侧内壁且通过转动件和回收罐的内壁转动连接,位于回收罐内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上均固定焊接有搅碎扇叶,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上的搅碎扇叶分别交替设置,所述回收罐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三角形过滤板,两个所述三角形过滤板的斜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缓冲机构,两个所述三角形过滤板的斜侧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远离三角形过滤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块,两个所述三角形过滤板的下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清洁喷头和清洁管,两个所述清洁管均贯穿回收罐的内壁,所述回收罐的两侧侧壁开设有贯穿口,所述贯穿口处设有传送机构,所述回收罐的底侧内壁设有排污管,所述回收罐的上侧侧壁设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通过转动件和传动箱的内壁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传动带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设有主动轮,所述第一转轴上均套设有与主动轮相匹配的从动轮。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三角形过滤板上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楔形缓冲板,所述楔形缓冲板的侧壁和缓冲槽的内壁之间通过缓冲弹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义望,未经邓义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染科用病菌取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鲜食玉米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