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在土壤改良肥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2689.3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7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戴天放;华木荣;陈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绿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G3/80;B01J13/02;B01J13/14;B01J13/04 |
代理公司: | 南昌金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6129 | 代理人: | 孙文伟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青山湖***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苦楝皮 提取物 微胶囊 制备 方法 土壤改良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在土壤改良肥中的应用,属于中草药微胶囊技术领域,一种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首先通过将苦楝皮为原料提取苦楝皮提取物,接着将苦楝皮提取物采用浸渍吸附法用壳聚糖进行吸附固定,最后采用二氧化硅为囊壁进行微胶囊包覆。所获得的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在常态下呈固体,其储存和使用都很方便。本发明获得的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能够很好的与土壤改良肥复配,在使用时直接将该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与土壤改良肥复配施入土壤中,能够直接到达土壤深部,对土壤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胶囊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方法和在土壤改良肥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或楝Melia azedarach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苦楝皮主要含有川楝素、苦楝酮、苦楝萜酮内酯、苦楝萜醇内酯、苦棟萜酸甲酯、苦楝子三醇等,可用于治疗顽固性湿藓、虫牙、蛔虫、蛲虫和瘘疮等,川楝素是我国较早研究开发的一种对多种农业害虫特别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植物源杀虫剂。CN106665610B中公开了一种川楝素作为制备棘尾虫杀虫剂的应用,所述从楝科植物苦楝皮或川楝子中得到的川楝素提取物,先溶于乙醇中再完全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成绞杀棘尾虫的母液,母液放置于4℃低温环境中,避光密封保存待用,该母液能够选择性杀死棘尾虫或抑制其繁殖。目前,大多数针对苦楝皮产品的杀虫剂都是采用的是液体制剂,将其用于土壤害虫杀灭时,只能对土壤表层的害虫起到杀灭作用,对于土壤深层的害虫的作用较弱,容易使害虫对杀虫剂产生耐药性。且现有技术的苦楝皮杀虫产品为液体制剂导致产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都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所获得的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在常态下呈固体,其储存和使用都很方便。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微胶囊或其制备方法获得的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的应用,本发明获得的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能够很好的与土壤改良肥复配,在使用时直接将该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与土壤改良肥复配施入土壤中,能够直接到达土壤深部,对土壤害虫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所述微胶囊囊壁材质为二氧化硅,所述微胶囊囊芯为壳聚糖固定化苦楝皮提取物;
其中,所述苦楝皮提取物为采用苦楝皮为原料,经醇提水沉法获得;
所述微胶囊中苦楝皮提取物含量为10%-3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苦楝皮为原料经无水乙醇超声逆流提取过滤得提取液,所述提取液经浓缩后加入水,静置收集固形物,干燥得到苦楝皮提取物;
步骤二:将壳聚糖的酸性溶液加入到含有表面活性剂和乙酸乙酯的液体石蜡溶液,搅拌乳化后加入戊二醛溶液进行交联,加入碱调节pH为弱碱性进行固化,分离干燥得到多孔壳聚糖载体;
步骤三:苦楝皮提取物采用低浓度乙醇分散得到提取物醇混合液,将所述多孔壳聚糖载体置于所述提取物醇混合液进行浸渍吸附,使苦楝皮提取物被多孔壳聚糖载体固定化吸附,干燥得到载药壳聚糖;
步骤四:所述载药壳聚糖采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乙醇溶液进行分散,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加入碱调节pH为弱碱性,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硅在所述载药壳聚糖表面沉积,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包覆的微胶囊,即为苦楝皮提取物微胶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苦楝皮为原料提取苦楝皮提取物,接着将苦楝皮提取物采用浸渍吸附法用壳聚糖进行吸附固定,最后采用二氧化硅为囊壁进行微胶囊包覆。通过采用微胶囊包覆的技术手段能够很好的掩蔽苦楝皮提取物的气味,微胶囊包覆能够很好地保护其内部的苦楝皮提取物成分,减少药量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绿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绿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2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