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护工作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3182.X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9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琼;暨光耀;傅媛媛;张晓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70 | 分类号: | G06F8/7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吕朝蕙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护 工作量 确定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程序 产品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维护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源代码的数量值,该目标源代码为目标软件的源代码中需要进行维护的源代码,基于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问题度量值和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属性度量值,确定目标软件的软件质量问题值,以及根据目标源代码的数量值和软件质量问题值,确定目标软件的维护工作量。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维护工作量的确定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本公开提供的维护工作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例如可以应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软件维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维护工作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软件维护工作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因此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工作将占到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花费的60%到70%。
正是由于软件维护在现代软件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对软件的维护工作量进行预测,可以帮助相关维护人员对软件维护工作在整体上做到心中有数,并对软件维护工作的各个部分做到有序安排,有助于软件的维护工作平稳、高效地开展。
相关技术也提供了一些针对软件的维护工作量进行预测的解决方案,但大多方案依据的是传统的通用预测模型,这些传统的通用预测模型由于侧重于针对不同类型的众多软件维护工作强的通用普适性,而针对性不强,因此无法很好反映不同类型软件的自身特点,导致维护工作量的预测准确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不同类型、数量众多的软件,为增强维护工作的针对性,至少部分地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维护工作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维护工作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确定目标源代码的数量值,其中,上述目标源代码为目标软件的源代码中需要进行维护的源代码,基于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问题度量值和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属性度量值,确定上述目标软件的软件质量问题值,以及根据上述目标源代码的数量值和上述软件质量问题值,确定上述目标软件的维护工作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其中,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用于作为对源代码问题进行度量的度量依据,m为正整数,针对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获得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值,其中,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值与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一一对应,获得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权重值,其中,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权重值与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一一对应,以及基于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值和上述m个代码问题度量指标权重值,确定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问题度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代码问题度量指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提示问题层级、次要问题层级、主要问题层级、严重问题层级以及阻断问题层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n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其中,上述n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用于作为对代码属性进行度量的度量依据,n为正整数,获得p个样本软件的源代码,其中,p为正整数,针对每个样本软件的源代码,获得p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值,其中,上述p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值与上述p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一一对应,基于与上述每个样本软件的源代码对应的p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值和上述n个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生成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矩阵,以及基于上述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矩阵,确定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属性度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基于上述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矩阵,确定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属性度量值可以包括:基于上述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矩阵,依次检测是否存在可融合的代码质量度量指标,若存在,则按照预设融合规则,融合上述可融合的代码质量度量指标,并获得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的融合结果,以及基于上述代码质量度量指标的融合结果,确定上述目标软件的源代码的代码属性度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31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