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眩光自修复手机屏幕保护膜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4651.X | 申请日: | 202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敏 |
主分类号: | C08L75/08 | 分类号: | C08L75/08;C08L23/06;C08L33/12;C08K3/36;C08K13/02;C08K5/3475;C08K5/526;C08J5/18;C08G18/75;C08G18/66;C08G18/48;C08G18/38;C08G18/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修复 手机屏幕 保护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眩光自修复手机屏幕保护膜,所述的防眩光自修手机屏幕保护膜原料包括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低密度聚乙烯、PMMA、纳米氧化硅、紫外线吸收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阻燃剂、交联剂和流平剂。所得到的防眩光自修复手机屏幕保护膜具有优秀的防眩光和自修复能力,使用寿命长,并且其极限拉伸强度达11.5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74%,能够有效保护手机屏幕、防止屏幕破裂,在防眩光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光透过性,显示效果清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机屏幕保护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眩光自修复手机屏幕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手机俨然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并且随着手机在各种场合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大以及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现今大多数手机使用玻璃材质全面屏,虽然手机的外表更加的美观,但是也使得手机的屏幕更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被划伤磨损并失去光泽,影响手机的整体美观,同时,手机在太阳等强光下使用的过程,由于镜面反射而出现眩光,影响人们的使用体验。
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手机保护膜主要有聚丙烯、聚氯乙烯和PET材质等,这些材料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聚丙烯具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但是它具有后收缩现象,易老化、变脆、易变形,透光性很差,聚氯乙烯也存在透光性差的缺点,PET常用于钢化膜,虽然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但是易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聚氨酯为基体的、具有防眩光自修复性能的手机保护膜,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以及高透光率、高韧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眩光自修复手机屏幕保护膜,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40-50份、低密度聚乙烯20-30份、PMMA 15-20份、纳米氧化硅3-8份、紫外线吸收剂2-5份、表面活性剂1-6份、抗氧化剂1-2份、阻燃剂2-5份、交联剂5-10份、流平剂1-4份。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48份、低密度聚乙烯22份、PMMA 16份、纳米氧化硅5份、紫外线吸收剂4份、表面活性剂5份、抗氧化剂2份、阻燃剂4份、交联剂7份、流平剂3份。
优选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苯并三唑。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为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优选的,所述阻燃剂为三(1,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脂。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优选的,所述流平剂为聚丙烯酸酯。
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四亚甲基醚二醇60-80份、2,2-双(羟甲基)丙酸8-12份、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0-30份、丁酮2-4份、二月桂酸二丁锡2-5份、芳香族二硫化物5-10份、二甲基甲酰胺12-20份。
优选的,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为:将脱水后的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加热至70℃使呈熔融状态并与2,2-双(羟甲基)丙酸真空条件下40℃搅拌混合均匀,搅拌时间30min,待混合完成后向混合物中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并在氮气保护下继续搅拌1.5h,搅拌结束后加入丁酮和二月桂酸二丁锡,并将混合物加热至50℃并向混合液中逐步加入芳香族二硫化物搅拌反应1h,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逐滴加入二甲基甲酰胺继续搅拌2h,将得到反应液浇注到聚四氟乙烯模具中,放入80℃的真空烘箱中常压干燥24h以去除二甲基甲酰胺,最后在80℃下真空干燥12h,得到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
优选的,所述芳香族二硫化物为双(2-氨基苯基)二硫化物、双(4-氨基苯基)二硫化物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敏,未经赵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46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