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4805.5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6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黄博文;郑宝玉;崔景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L1/00;H04L2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授权 接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将用户端设备通过软SIM卡共享CTU,CTU意为竞争传输单元;将用户端设备采用CTU自行竞争模式争取上行资源;将用户端设备使用FQAM调制方案进行免授权传输,通过FQAM调制方案获取活动用户的数量。方案优点在于降低接入网与核心网的信令负载,复杂度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和通信的发展,4G已不能满足各种设备、服务和人们对网络的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因用而生。5G并非一个全新的技术,是在4G的基础上进行了业务的拓展和其他功能的完善。5G主要具备超高速,低功耗,超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的发展,使5G能够满足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愿景。对于无线通信而言,发展的关键且基础的技术在于用户在信道中的的多址接入方式。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提出,发展,一直到最后的成熟,均离不开多址技术。从1G开始的FDMA,一直到4G的OFDM技术,到目前5G的NOMA技术(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的迭代更新后面是人们对更低时延,更多接入,更可靠连接,更快速度的不懈追求。
同4G相比,5G需解决1000倍及以上的更大容量需要,10-100倍的大规模设备连接,5-15倍的频谱效率提升,并解决频谱稀缺等问题。若在5G中同样使用4G的OFDM多址技术,将会面临对抗多径衰弱,对载波的频偏非常敏感,采用的基带波形会产生较大旁瓣等问题。
因此,一种具备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强接入能力和更大系统容量的新型的多址接入技术是5G急切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能够降低接入网与核心网的信令面负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用户端设备通过软SIM卡共享CTU,CTU意为竞争传输单元;将用户端设备采用CTU自行竞争模式争取上行资源;将用户端设备使用FQAM调制方案进行免授权传输,所述FQAM调制方案包括获取活动用户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活动用户的数量的方法包括:在每个免授权访问区域的活动区域上使用的调制方式和编码参数由基站预先定义,且用户和基站均了解调制方式和编码参数;计算给定数量用户的活动区域上的活跃的子载波的预期平均数量,并基于在活动区域中接收到的信号来估计活跃子载波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中免授权接入方法还包括预先配置免授权接入区域,所述预先配置免授权接入区域由一个时频块组成;在给定的免授权接入区域上进行对活跃用户数量的盲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在给定的免授权接入区域上进行对活跃用户数量的盲检测的方法包括:将免授权接入区域将被划分为活动区域和数据区域;FQAM调制在所述活动区域中检测用户是否活跃;所述数据区域可以通过网络根据系统要求对整个区域进行调节;将活动区域中的可用资源元素将被划分为U=Na/MF的子集,每个FSK子载波子集将表示一个FQAM符号,其中Na表示活动区域中的资源元素数。
进一步的,在用户传输的新数据到达时,每个用户将选择任意的免授权访问区域进行传输;用户将使用所选免授权访问区域中活动区域的调制和编码参数;如果网络没有定义,则用户将基于信道条件和所需的QoS在数据区域中使用调制和编码参数,QoS指网络能够利用的基础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在给定的免授权接入区域上进行对活跃用户数量的盲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站将计算给定数量用户的活动区域上的活跃的子载波α(K,Na,MF)的预期平均数量;基站将基于在活动区域中接收到的信号来估计活跃子载波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南邮通信网络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4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