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岩石裂隙内部几何特征的渗透率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5086.9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5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星光;范栋珏;王駒;谈海强;张卫华;马洪素;张海洋;封坤;陈亮;仇清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岩石 裂隙 内部 几何 特征 渗透 测定 方法 | ||
1.一种考虑岩石裂隙内部几何特征的渗透率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测定样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样本裂隙面上下表面进行扫描,获取其三维点云数据,扫描过程中先将裂隙拼合,在试样表面粘贴定位标志后扫描定位点,然后根据定位点分别对裂隙上下表面进行扫描,使得扫描获得的裂隙上下表面点云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中,随后利用点云处理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网格化,利用公式获得裂隙平均隙宽e,式中:N为总网格点数,ei为第i个网格点上裂隙上下面间的距离,接着利用公式求得裂隙接触率ω,式中:Ncont为空隙为0的网格点数;
步骤二:变异函数计算,针对裂隙隙宽,h初始值取网格点距离h0,并以h0为增量不断增大滞后距h的大小,根据公式计算不同滞后距h对应变异函数r*(h),式中:N(h)为有效数据对数;α,β为h在x,y方向上的分量,即α2+β2=h2,并以h为横轴,r*(h)为纵轴绘制隙宽变异函数散点图;
步骤三:变异函数拟合,取变异函数散点图第一个极大值点前的数据,借助数值处理软件分别采用球状模型、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进行拟合,取拟合度最高的拟合结果;
步骤四:取变异函数拟合参数基台C与变程a,利用公式CA=C2·a计算空隙三维分布特征参数CA;
步骤五:结合裂隙平均隙宽e、裂隙接触率ω及空隙三维分布特征参数CA计算裂隙渗透率;
所述步骤一中,在对外部应力作用下的岩石进行测定时,先获取其无应力状态下的点云数据,然后通过传感器测得裂隙在外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随后将获得的无应力状态下每个网格点上的裂隙隙宽ei减去外部应力作用下的裂隙变形值Δe,即可获得外部应力作用下各个网格点对应的裂隙隙宽,即力学隙宽en,取其平均值获得裂隙在法向应力作用下的平均力学隙宽en,并根据力学隙宽的值进行Ncont的计数来获取裂隙接触率ω;
所述步骤五中,岩石渗透率k与裂隙平均隙宽e、裂隙接触率ω及空隙三维分布特征参数CA的数学关系式为:
式中n为试验拟合参数,对于光滑平行状裂隙,其裂隙接触率ω和空隙三维分布特征参数CA均为0,此时平均隙宽e等于水力隙宽eh,上式即简化为立方定律计算裂隙在法向应力作用时的渗透率时,则将上式中平均隙宽e替换为平均力学隙宽en,并根据力学隙宽值对应计算相应的裂隙接触率ω与空隙三维分布特征参数CA,即可获得对应法向应力作用下的渗透率k。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岩石裂隙内部几何特征的渗透率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对隙宽变异函数计算时,对于滞后距h,取空间内所有距离为h的点对进行计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岩石裂隙内部几何特征的渗透率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拟合优度须≥0.95,若常用数学模型都不满足,则对隙宽变异函数曲线进行分段拟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岩石裂隙内部几何特征的渗透率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空隙三维分布特征参数CA表征裂隙空隙的不均匀程度,CA越大表示裂隙空隙随空间分布越不均匀,裂隙的渗透率越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508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