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听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5756.7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25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H.哈萨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任丽荣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助听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听器(2),具有带有基板(6)和壳体外壳(8)的壳体(4)、多个电气单元(12)和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单元(20),其中,多个电气单元(12)固定在基板(6)上,其中,发射接收单元(20)具有用于生成发射信号的电子电路(18)和与之耦连的天线单元(24),并且其中,天线单元(24)具有第一天线臂(28)和用于将第一天线臂(28)与多个电气单元(12)屏蔽的屏蔽元件(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听器,该助听器尤其设计成经典的听力辅助设备。
背景技术
助听器通常是经典的助听设备,其用于照顾听力困难的人。但是,从广义上讲,该术语还描述了设计用于支持听力正常的人的设备。这种助听器也称为“个人声音放大产品”或“个人声音放大装置”(简称“PSAD”)。这些助听器并非用于补偿听力损失,而是有针对性地用来在特定的听力情况下支持和改善正常的人类听力,例如,支持猎人狩猎或支持动物观察,以便更好地感知动物的声音和动物产生的其他噪音,使体育记者能够在复杂的背景噪音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或语音理解,为音乐家减轻听力负担等。
与预先规定的用途无关,助听器通常具有:输入转换器;数据和/或信号处理设备,该设备通常包括作为必不可少的组件的放大器;和输出转换器。输入转换器在此通常由声电转换器构成,例如由麦克风构成,和/或由电磁接收器,例如感应线圈构成。通常使用电声转换器作为输出转换器,例如微型扬声器(也称为“听筒”)或机电转换器,例如骨传导听筒,并且数据和/或信号处理设备通常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实现的电子电路而实现。
这样的助听器通常还具有天线单元或天线元件,即所谓的RF天线,通过该天线单元或天线元件,助听器能在信号技术方面与例如操作元件(远程控制)和/或其他助听器耦连。通常,出于空间原因,使用相同的天线单元或相同的天线元件来发射和接收数据。
在所谓的双耳助听器中,使用者佩戴两个这样的助听器或听力辅助设备,其中,在工作期间,助听器的天线单元或天线元件之间具有无线信号连接。在工作期间,右耳和左耳助听器之间会无线交换或传输数据,可能还有大量数据。交换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使助听器特别有效地适配相应的声音场合。尤其是,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这也可以为用户提供特别真实的环绕声,并改善语音理解。
助听器优选设计得特别节省空间并且紧凑,使得助听器使用者可以将它们尽可能不显眼地佩戴。因此总是制造越来越小的助听器,该助听器佩戴起来越来越舒适并因此当使用者戴在一只耳朵上或一只耳朵内时几乎不被使用者感知。然而,由于由此导致的减小的安装空间,越来越难以在这种助听器中安置和/或安装用于无线信号传输的传统天线单元或天线元件。
该问题尤其在IdO助听器中发生,该IdO助听器通常是定制的并且位于助听器使用者的听道或耳道的深处。这种助听器优选设计成在空间上是紧凑的,使得它们在佩戴状态下基本上光学不可见地布置在耳道中。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利设计的助听器。
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一种助听器解决,该助听器具有带有基板和壳体外壳的壳体、多个电气单元和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发射接收单元,其中,多个电气单元固定在基板上,发射接收单元具有用于生成发射信号的电子电路和与之耦连的天线单元并且天线单元具有第一天线臂和用于将第一天线臂与多个电气单元屏蔽的屏蔽元件。
按本发明的助听器优选设计成开头提到的那种类型的助听器并且通常设计为入耳式助听器(IdO-助听器),例如作为耳道式助听器(ITE:入耳式,CIC:完全入耳式,IIC:隐形入耳式)。
在此,助听器具有带有基板(也称为面板)和壳体外壳的壳体。壳体在此优选设计成由两部分组成,然后在这种情况下基板和壳体外壳形成壳体的两个部分。此外,基板和壳体外壳适宜地至少在组装状态下相互连接或彼此固定。尤其在该情况下,基板和壳体外壳优选也将助听器朝外部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西万拓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5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