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6708.X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乐励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3;C12Q1/6876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分子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方法,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检测方法包括蛋白质体外结合试验检测、免疫共沉淀检测和基因检测;蛋白质体外结合试验检测包括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和RNA/DNA结合蛋白与其靶RNA/DNA之间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01:准备相关检测仪器,包括生物分子互作分析仪;Step02:构建GST‑靶蛋白融合表达载体;Step03:MS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Step04:获取总蛋白裂解液。本发明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到体内形成的复合体,排除靶蛋白所带来的假阳性,同时内源性的靶蛋白质是加工、修饰和成熟的蛋白质,使依赖于修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也能被检测到,检测完成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分子泛指生物体特有的各类分子,它们都是有机物,生物分子泛指生物体特有的各类分子,它们都是有机物,典型的细胞含有一万到十万种生物分子,其中近半数是小分子,分子量一般在500以下,其余都是生物小分子的聚合物,分子量很大,一般在一万以上,有的高达10万,因而称为生物大分子,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小分子单元,称为构件,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分别是组成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构件;生物分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结构,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大,构件种类多,数量大,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因而其结构十分复杂,估计仅蛋白质就有10-10种,生物分子又是有序的,每种生物分子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所有的生物分子都以一定的有序性(组织性)存在于生命体系中;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主要方法,既可以进行个体遗传病的诊断,也可以进行产前诊断。分子诊断主要是指编码与疾病相关的各种结构蛋白、酶、抗原抗体、免疫活性分子基因的检测,分子诊断的主要技术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和生物芯片技术。1.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具有一定互补序列和核苷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中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缔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称为核酸分子杂交。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和探针序列。应用该技术可对特定DNA或RNA序列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2.聚合酶链反应,原理:PCR是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昔三磷酸(dNTP)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酶促聚合反应,扩增出所需目的DNA;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双链DNA模板加热变性成单链(变性);在低温下引物与单链DNA互补配对(退火);在适宜温度下TapDNA聚合酶催化引物沿着模板DNA延伸;3.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与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核酸分析检测技术;最初的生物芯片技术主要目标是用于DNA序列测定、基因表达谱鉴定和基因突变体检测和分析,所以又称为DNA芯片或基因芯片技术;由于这一技术已扩展至免疫反应、受体结合等非核酸领域,出现了蛋白质芯片、免疫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等,所以改称生物芯片技术更符合发展趋势;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基因芯片将成为新一代分子诊断试剂开发的主流。基因芯片是分子生物学、微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结合的结晶,综合了多种现代高精尖技术,被专家誉为“诊断行业的终极产品”。基因芯片具有同时能够检测多个靶点的功能,具有快速有效的特点;
目前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准确度不足,操作步骤繁琐,检验花费时间长,并且灵敏度不够,同时传统的检测方法在单一检测方式下的适应性不佳,难以适应多领域的生物分子检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生物分子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包括蛋白质体外结合试验检测、免疫共沉淀检测和基因检测;
所述蛋白质体外结合试验检测包括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和RNA/DNA结合蛋白与其靶RNA/DNA之间相互作用研究,所述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乐励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安乐励思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6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