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7101.3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津曲理绘;薛博勇;贺炅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冢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3/08;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5/14;C08K1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创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383 | 代理人: | 兰玉华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高 乙烯 丙烯酸酯 橡胶 粘结 乙丙橡胶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该乙丙橡胶组合物至少包含一种乙丙橡胶,还包含填料,增塑剂,过氧化物交联剂,含丙烯酰基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的应用。本发明中的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或通过本发明中方法制得的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可以保持较好的老化后粘结力,并且对长时间老化粘结力保持非常有利的,同时初始粘结力和热老化后的粘结力保持中发挥出色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聚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与乙烯丙 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轿车引擎旋转部件的涡轮增压软管和散热器软管,近年来使用乙丙 橡胶和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的部件构成逐渐成为主流。由于乙丙橡胶和乙烯丙 烯酸酯橡胶之间极性不同粘结非常困难,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在内层部件和外 层部件之间放置树脂等中间层,使用粘结剂来保证其粘结力。
如中国专利CN105626983A于2016年6月1日公开了一种AEM橡胶涡 轮增压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涡轮增压软管包括内胶层和外胶层,所述内胶 层和外胶层之间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由针织层构成,所述内胶层和外 胶层由AEM橡胶材料制成。同时还提出一种制备上述涡轮增压软管的制备 方法。本发明的涡轮增压软管结构强度高,耐压程度强,收压外径变化小且 装配性能好,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但是,其仅仅是通过增强层的设置增强软管的强度,并没有解决软管各层之间结合性能力差、易剥离的 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中间层或者粘结剂,而能够 提高乙丙橡胶和乙烯丙烯酸酯橡胶之间的粘结力、同时能够保持热老化后粘 结力的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 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的 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提高与乙烯丙烯酸酯橡胶粘结力的乙丙橡胶组合物,该乙丙橡 胶组合物至少包含一种乙丙橡胶100重量份,还包含填料20-150重量份,增 塑剂0-100重量份,过氧化物交联剂0.1-10重量份,含丙烯酰基化合物0.1-50 重量份。
作为优选,所述乙丙橡胶选自含有乙烯和丙烯单体的聚合物,包含但并 不只限于三元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含丙烯酰基化合物的分子量不小于100。
作为优选,所述含丙烯酰基化合物为高分子聚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含丙烯酰基化合物具有可进行交联化学反应的交联点。
作为优选,所述含丙烯酰基化合物为含有丙烯酸酯单体的化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丙烯酰基化合物为含有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物,包含但 并不只限于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酯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过氧化物交联剂为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有机过氧化物包含但不仅限于过氧化二异丙苯、2,5-二 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1,3-1,4-二(叔丁基过氧化异丙基苯)苯或 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填料为炭黑,所述炭黑的比表面积为5-160m2/g,所述炭 黑的用量为40-150重量份。
作为优选,增塑剂为液体类增塑剂,包含但不限于石蜡油、环烷油、芳 香油、液体橡胶或它们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冢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大冢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7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