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37379.0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3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谭侃伦;王健;唐倬;马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碰撞 试验 制动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于壳体(1)内的多个限位柱单元(2)和多个与限位柱单元(2)对应的吸能杆(3),所述壳体(1)后侧壁上设有与牵引车(6)前端的碰撞鼻(7)对应配合的开口(11);
单个限位柱单元(2)包括前方的m根第一限位柱(21)和后方的n根第二限位柱(22),其中m和n为偶数,所述第一限位柱(21)和第二限位柱(22)均竖向布置,第一限位柱(21)沿开口轴线A对称布置且m根第一限位柱(21)轴线在同一平面上,第二限位柱(22)沿开口轴线A对称布置且n根第二限位柱(22)轴线在同一平面上,靠近开口轴线的两根第一限位柱(21)之间的距离小于靠近开口轴线的两根第二限位柱(22)之间的距离;
所述吸能杆(3)横向插入第一限位柱(21)和第二限位柱(22)的间隙中,两端伸出于壳体(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靠近限位柱单元(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4),所述吸能杆(3)置于支撑组件(4)上,通过调整支撑组件(4)的高度实现吸能杆(3)高度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上盘体(41)、下盘体(42)和螺纹杆(43),所述上盘体(41)和下盘体(42)上均设有与螺纹杆(43)对应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杆(43)上端与上盘体(41)的上表面齐平,螺纹杆(43)下端伸出于下盘体(42)的下表面与壳体(1)下侧壁上的安装孔(19)对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上板体(12)上设有与限位柱单元(2)对应配合的过孔(18),所述限位柱单元(2)上端螺纹连接有吊耳(23),所述吊耳(23)与限位柱单元(2)之间设有挂盘(24),所述挂盘(24)直径大于过孔(18)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柱(21)和第二限位柱(22)外均套有保护管(25),所述保护管(25)置于壳体内,保护管(25)内径大于限位柱单元(2)中的柱体直径,保护管(25)外径大于过孔(18)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前方的限位柱单元(2)中的第一限位柱(21)和第二限位柱(22)的间隙中插入多根保护杆(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杆(5)的布置位置、尺寸及材料根据不同测试法规进行合理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外侧边沿设有倒角。
9.一种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制动装置、碰撞鼻(7)及牵引车(6)的CAE模型,所述制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装置;
步骤二,通过CAE仿真确定吸能杆(3)布置参数,使得牵引车实现法规规定的时间-减速度曲线;
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的吸能杆参数加工制得吸能杆(3);
步骤四,将制动装置固定在基座墙(8)上,按照CAE仿真确定的吸能杆参数装入吸能杆(3),将待测零部件固定于牵引车(6)上,驱动牵引车(6)进行碰撞试验,通过吸能杆3的塑性变形吸收牵引车6的动能,完成牵引车的制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汽车碰撞试验的制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零部件为座椅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73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