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流两用的立式高湿有机固废烘干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38764.7 | 申请日: | 202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01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郎林;陈文威;袁洪友;李伟振;潘贤齐;陈坚;周意;阴秀丽;吴创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6B17/12 | 分类号: | F26B17/12;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邓潮彬;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立式 有机 烘干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流两用的立式高湿有机固废烘干装置及方法,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中心筒、旋转炉箅出料装置;所述中心筒和所述壳体同轴设置且所述中心筒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旋转炉箅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从上到下沿轴向布置的并流烘干段和逆流烘干段,其中,所述并流烘干段和所述逆流烘干段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干燥区,所述并流烘干段由所述中心筒内部的若干段加热区组成;所述逆流烘干段由所述中心筒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旋转炉箅出料装置的若干段加热区组成。本发明可以实现烘干段料层的均匀通风,而且可根据湿物料的种类、特性选择相应的烘干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流两用的立式高湿有机固废烘干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湿有机固废通常指含水量高于40%,热值低、难以直接利用的有机固废。有机固废干燥就是从各种有机固废湿料中去除水分的过程,通常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种方式。自然干燥是通过空气自然对流、太阳辐射等方式去除有机固废中的水分,该方法成本低,但是受当地自然状况的影响比较大,干燥效果不稳定。人工干燥就是利用专门的干燥设备对有机固废进行干燥处理,主要有:①机械脱水方式,如压榨、离心分离等方法,该方法只能除去物料中部分自由水分,结合水分仍残留物料中,脱水后的物料含水率仍然很高,一般为40%~60%;②加热干燥方式,如采用对流、辐射、传导等方式将物料中的水分加热为蒸汽,以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目前有机固废干燥领域广泛使用的干燥设备主要有滚筒烘干机和立式烘干机等。滚筒烘干机生产能力大、流动阻力小、对物料的适应性强,但是投资额大、占地面积大、热效率低、故障率高需经常维修;立式烘干机占地面积小、建设费用低、烘干效率高。
公开号为CN202024580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立式重力逆风烘干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圆柱形筒体、筒体内的转轴及若干碟盘;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排汽囱,筒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料斗,筒体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热风进气孔,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盘及出料漏斗,筒体内转轴上相邻的碟盘交错呈中心下凹形和中心上凸形,碟盘上布满通孔,中心下凹的碟盘内缘设置有若干落料大孔,中心上凸的碟盘外缘设置有若干落料大孔,每一碟盘上方均设置有刮板,转轴与传动装置相连接。
该烘干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①碟盘上方设置有刮板虽然有利于物料自由通过孔眼跌落,当物料堆积时可以通过刮板刮下,但是刮板不能完全起到疏通缝隙通孔的作用,在烘干过程中碟盘上的缝隙通孔还是会被烘干物料的细颗粒逐渐堵塞,使碟盘上的通风面积不断减小,碟盘的烘干效率不断下降,堵塞严重时需要停机清理缝隙通孔;②筒体内上、下相邻的碟盘之间设置有热风进气孔,热风通过碟盘干燥物料时,碟盘的落料大孔容易形成热风短路现象,造成碟盘通风不均匀,降低了碟盘的烘干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混流两用的立式高湿有机固废烘干装置及方法,不仅可以实现烘干段料层的均匀通风,而且可根据湿物料的种类、特性选择相应的烘干方式,选定干燥介质温度,调节烘干段各段加热区的干燥介质流量,以控制湿物料的干燥速率,保证干燥的物料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流两用的立式高湿有机固废烘干装置,其包括壳体、中心筒、旋转炉箅出料装置;
所述中心筒和所述壳体同轴设置且所述中心筒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旋转炉箅出料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从上到下沿轴向布置的并流烘干段和逆流烘干段,其中,所述并流烘干段和所述逆流烘干段沿轴向设置有多个加热区,所述并流烘干段由所述中心筒内部的若干段加热区组成;所述逆流烘干段由所述中心筒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旋转炉箅出料装置的若干段加热区组成;
所述中心筒与所述壳体之间组成集气区且所述集气区的顶部对称设置有湿气出口,所述中心筒伸出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38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