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警务侦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0232.7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6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盘门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F16M13/02;G03B17/56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刘子钰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识别 智能 警务 侦查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侦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警务侦查系统,包括采集追踪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使用时,将采集追踪系统安装到公共场所,通过采集追踪系统采集进入或经过公共场所的人的面部信息,将采集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系统中,并对数据处理系统筛选出的在逃人员进行追踪;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在采集追踪系统发送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在逃人员,将筛选出的在逃人员信息发送到采集追踪系统和显示系统;通过显示系统接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筛选出的在逃人员位置信息,将在逃人员的位置和信息显示出来,并接收新的在逃人员的面部信息;本发明具有自动识别并追踪在逃人员的功能,侦查追踪效率高,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侦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警务侦查系统。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得到提高,而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则在90年后期,并且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人脸识别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尖端的核心算法,并使识别结果具有实用化的识别率和识别速度,“人脸识别系统”集成了人工智能、机器识别、机器学习、模型理论、专家系统、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同时需结合中间值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是生物特征识别的最新应用,其核心技术的实现,展现了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的转化。
现有的大部分警务侦查通常倚靠公共场所设置的摄像头,但是普通摄像头并没有提供自动智能化分析能力,因此,基本的侦查工作仅靠人力实现,自动化程度低;其次,现有的在逃人员追踪方式大都采用公告后民众举报,难以对在逃人员进行追踪,等到警务人员到达目击点,在逃人员往往不知去向,侦查效率低下,还威胁着目击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识别并追踪在逃人员的功能,侦查追踪效率高,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警务侦查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警务侦查系统,包括采集追踪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所述采集追踪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显示系统;
所述采集追踪系统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采集追踪系统设置于公共场所中,用于采集进入或经过公共场所的人的面部信息,将采集的面部信息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系统中,并对数据处理系统筛选出的在逃人员进行追踪;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显示系统发送的在逃人员面部数据信息,在采集追踪系统发送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在逃人员,将筛选出的在逃人员信息发送到采集追踪系统和显示系统;
所述显示系统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筛选出的在逃人员位置信息,将在逃人员的位置和信息显示出来,并接收新的在逃人员的面部信息。
进一步,所述采集追踪系统包括采集装置和追踪装置,所述采集装置和追踪装置均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系统;
所述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进入或经过公共场所的人的面部信息,将采集的面部信息数据发送到数据处理系统中;
所述追踪装置用于对数据处理系统筛选出的在逃人员进行追踪。
进一步,所述采集装置包括多个摄像头,用于调节所述摄像头拍摄角度的调节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摄像头内部的采集控制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座,正对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两个安装支架及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架外侧的角度调节电机,所述摄像头可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支架之间,所述摄像头的左右两侧正对所述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出所述安装支架驱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电机,所述角度调节电机和摄像头均电性连接所述采集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采集控制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采集联网模块、采集存储模块和采集定位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盘门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新盘门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0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