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伸缩的腹部襟翼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0379.6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2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宪;黄江涛;陈其盛;余龙舟;高冠;陈诚;钟世东;何成军;陈立立;杜昕;章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9/36 | 分类号: | B64C9/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621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腹部 襟翼 | ||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增升装置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可伸缩的腹部襟翼,包括三个作动器,每个作动器的底部设有与飞行器腹部相连接的连接机构,每个作动器的顶部具有多段伸缩杆,三个多段伸缩杆共同连接有多个依次套接的山字形舵片,且上一山字形舵片能够完全插入下一山字形舵片内,作动器用于控制山字形舵片的套叠和伸展,以及控制山字形舵片伸出或者缩入飞行器腹部。该可伸缩腹部襟翼加工简单,综合考虑了增升效果以及飞行器的隐身性能,并且减轻了腹部襟翼后方的气流分离,增加了飞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增升装置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的腹部襟翼。
背景技术
飞行器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需要尽可能的降低飞行速度,从而降低对低面的冲击,提高安全性,缩短滑跑距离,这意味着当飞行器飞离地面和着陆阶段需要有尽可能大的升力,因此,飞行器起飞和降落阶段往往需要打开增升装置。飞翼布局飞行器由于具有隐身性能好、升阻比高等优点,是未来飞行器的理想布局。然而,由于飞翼布局取消了平尾、立尾,其升降舵主要分布于机翼后缘,从而力臂较短,若获得与常规布局同样的俯仰效果,则需付出更大升力损失。为了改善这种缺陷,有专家在飞行器腹部安装了腹部襟翼,并验证了腹部襟翼具有增加升力系数以及改善纵向操纵性能的作用。因此,腹部襟翼是一种很具有发展前景的增升装置。
腹部襟翼的弦向安装位置一般位于重心之后。当腹部襟翼打开时,其前方的空气流速降低,导致气压升高,从而增加了飞行器的升力,并且能够为飞行器提供一定的抬头力矩,从而改善飞行器的俯仰特性;而腹部襟翼的后方将出现严重的分离气流,导致气压降低,从而损失一定的增升效果,并有可能导致飞行危险。根据腹部襟翼的增升原理,其面积越大,增升效果越好。而由于腹部襟翼宽度有一定限制,因此,为了保证增升效果,腹部襟翼在都设计了较高的高度。正因为如此,再加上飞行器重心后一般是排气管,因此若将腹部襟翼缩入机腹中,将影响排气管的布局,从而造成推力损失变大。目前,腹部襟翼基本都采用偏转的方式进行缩放,当腹部襟翼收起时,贴于飞行器腹部。这将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腹部襟翼需要与飞行器腹部贴合,增加了腹部襟翼的加工难度;二是腹部襟翼收起后仍然会在飞行器腹部留下一定缝隙,并且,铰链等装置也将导致飞行器腹部不光滑,从而牺牲了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伸缩的腹部襟翼,以解决现有的腹部襟翼加工难度大且影响飞行器隐身性能和气动性能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伸缩的腹部襟翼,包括三个作动器,每个作动器的底部设有与飞行器腹部相连接的连接机构,每个作动器的顶部具有多段伸缩杆,三个所述多段伸缩杆共同连接有多个依次套接的山字形舵片,且上一山字形舵片能够完全插入下一山字形舵片内,所述作动器用于控制山字形舵片的套叠和伸展,以及控制山字形舵片伸出或者缩入飞行器腹部。
进一步地,所述多段伸缩杆包括下部伸缩杆组和上部伸缩杆组,所述下部伸缩杆组用于控制山字形舵片伸出或者缩入飞行器腹部,所述上部伸缩杆组用于控制山字形舵片的套叠和伸展。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伸缩杆组包括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第三伸缩杆,所述上部伸缩杆组包括第四伸缩杆、第五伸缩杆和第六伸缩杆,多个依次套接的山字形舵片包括第一山字形舵片、第二山字形舵片、第三山字形舵片和第四山字形舵片,三根第六伸缩杆的顶部分别与第四山字形舵片的底边连接,三根第五伸缩杆的顶部分别与第三山字形舵片的底边连接,三根第四伸缩杆的顶部分别与第二山字形舵片的底边连接,三根第三伸缩杆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山字形舵片的底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山字形舵片、第二山字形舵片、第三山字形舵片和第四山字形舵片的上下边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腹部襟翼完全展开时,所述第一山字形舵片的底边与飞行器下表面平齐;所述腹部襟翼完全缩入飞行器腹部时,所述第四山字形舵片的顶边与飞行器下表面平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空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03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