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1296.9 | 申请日: | 201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相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相兰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G3/00;F28G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55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材料 加工 生产 冷凝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系统及方法,其结构包括冷凝罐、支撑架、回流管、防垢壁装置、进水口、导流口。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设有的防壁固结构,从而实现对冷凝柱表面因冷热交替运行时所释放的大量热量做导热作用,从而避免在长期的冷热交替作用下,使得冷凝柱表面出现有的大量的垢物,导致加大设备的冷凝运行功率,从而阻止其正常的冷凝作用,本发明利用扩散框内部设有的苏打粉以及其随齿轮做旋转运动的相互配合,以实现对冷凝柱表面产生的垢物在孔条的作用下做刮动作用,使固化物呈松动作用,并在苏打粉的作用下与其做反应,从而实现对壁垢的清洁,以确保冷凝柱的正常使用。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4日,申请号为CN201911286875.1的发明名称为一种环绕除垢的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型材料生产设备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不断开采加工,在面对逐渐减少的自然能源时,人们通过对新材料能源的开发,逐渐的取代了自然能源,从而防止自然能源开采过度而导致的枯竭,而这些新能源在生产时,因其其加工制作工序的需要,需要在其工艺上进行新材料制作的冷却处理,而在通过冷凝设备对其做冷却处理时,因冷凝管在做冷凝交换工作时,其因表面经常性的温差较大,从而使得水汽在其作用下,其内部的部分杂质则会出现有硬化结垢作用依附在冷凝柱表面,从而加大冷凝设备的运行功率,导致其表面出现热量较高,而冷凝效率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冷凝柱表面因冷热工作时,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水汽中的杂质呈硬化作用并附着在冷凝管壁上,从而形成一层固化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系统及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冷凝管在做冷凝交换工作时,其因表面经常性的温差较大,从而使得水汽在其作用下,其内部的部分杂质则会出现有硬化结垢作用依附在冷凝柱表面,从而加大冷凝设备的运行功率,导致其表面出现热量较高,而冷凝效率逐渐下降,与此同时冷凝柱表面因冷热工作时,释放出的热量导致水汽中的杂质呈硬化作用并附着在冷凝管壁上,从而形成一层固化作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材料加工生产用冷凝系统及方法,其结构包括冷凝罐、支撑架、回流管、防垢壁装置、进水口、导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安装于冷凝罐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汇流管设于冷凝罐外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防垢壁装置安装于冷凝罐内部,所述进水口设于冷凝罐外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导流口安装于冷凝罐下表面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防垢壁装置包括扣环板、弹力套、防壁固结构、松动结构,所述扣环板设有两个且分别通过弹力套相连接,所述防壁固结构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扣环板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松动结构设于防壁固结构上部并通过啮合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防壁固结构包括扣环、凸板、套合杆、齿轮、蹭壁囊,所述凸板设有八根且分别呈均匀等距状安装于扣环内侧壁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套合杆共设有八根且下端分别穿过凸板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与松动结构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蹭壁囊共设有八个且分别设于套合杆下表面并通过胶合相连接,有利于避免冷凝柱壁垢化。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蹭壁囊呈椭圆状且其外表面设有若干个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蹭壁囊通过胶合相连接,有利于实现对冷凝柱表面因冷热交替运行时所释放的大量热量做导热作用,从而避免在长期的冷热交替作用下,使得冷凝柱表面出现有的大量的垢物,导致加大设备的冷凝运行功率,从而阻止其正常的冷凝作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导热板为软铝材质且呈三角尖锥结构,有利于实现对冷凝柱表面做防止固化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松动结构包括齿轮环、扩散框,所述齿轮环与齿轮通过啮合相连接,所述扩散框内部呈空心结构且与齿轮环通过电焊垂直相连接,有利于实现对冷凝柱表面固化的垢物做进一步的分裂反应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相兰,未经黄相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2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