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1866.4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4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秦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易贤卫 |
地址: | 3311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自动 循环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包括辊轮输送带、载板、固定装置以及钻孔抽排装置,其中辊轮输送带上开设有一工作口,载板上开设有一通孔,载板设置于辊轮输送带上,用于承载压缩机并沿辊轮输送带传送;固定装置环绕工作口布置,用于将载板以及压缩机固定于工作口的正上方;钻孔抽排装置设置于工作口正下方,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以及穿刺针,第一升降机构与穿刺针传动连接,能够带动穿刺针向上运动穿过工作口以及通孔并刺穿压缩机底部。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能够实现压缩机自动抽油的效果,有效提高了这一工序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压缩机报废拆解时的自动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拆解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零部件,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制冷设备中,如冰箱、空调以及其他设备的制冷结构中。当这些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报废之后,这些设备会被运输到专门的拆解回收的工厂中进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其中压缩机在进行拆解时,首先需要在压缩机的外壳上打孔并抽出或倒出压缩机内的油液,将这些油液收集起来再进行后续的拆解工作。现在这一工序一般是手工完成,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处理效率较低,成为了拆解工作中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在压缩机外壳上打孔并抽排其中的油液,处理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该压缩机自动抽油循环系统包括:辊轮输送带、载板、固定装置以及钻孔抽排装置,其中辊轮输送带上开设有一工作口,载板上开设有一通孔,载板设置于辊轮输送带上,用于承载压缩机并沿辊轮输送带传送;固定装置环绕工作口布置,用于将载板以及压缩机固定于工作口的正上方;钻孔抽排装置设置于工作口正下方,其包括第一升降机构以及穿刺针,第一升降机构与穿刺针传动连接,能够带动穿刺针向上运动穿过工作口以及通孔并刺穿压缩机底部。
进一步的,辊轮输送带包括机架、长辊轮、短辊轮以及动力机构,两个机架平行设置,长辊轮两端分别与两个机架转动连接,至少一对短辊轮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机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对的另一侧的短辊轮形成一定间隔,短辊轮与其相邻的长辊轮合围形成工作口,动力机构与长辊轮和短辊轮传动连接,带动长辊轮和短辊轮朝向同一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二升降机构以及挡板,沿辊轮输送带传输方向,挡板设置于工作口后方的两根长辊轮之间,第二升降机构与挡板传动连接,能够带动挡板作升降运动,用于阻挡载板。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三升降机构以及压板,压板设置于工作口正上方,第三升降机构与压板传动连接,能够带动压板作升降运动。
进一步的,固定装置还包括水平位移机构以及夹具,两个水平位移机构对称相对设置于工作口的两侧,水平位移机构分别与夹具传动连接,能够驱动夹具朝向工作口运动,用于夹住压缩机。
进一步的,钻孔抽排装置还包括底座、连接部以及滑槽部,第一升降机构与连接部一端传动连接,连接部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穿刺针竖直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滑槽部沿第一升降机构驱动方向开设有滑槽,连接部与滑槽配合连接,第一升降机构能够通过连接部以及底座的传动,带动穿刺针作升降运动。
进一步的,钻孔抽排装置还包括底管、防漏管以及排油管,防漏管侧壁具有褶皱,能够沿竖直方向被压缩,底管下端与底座密封固定连接,其上端与防漏管下端密封固定连接,底管与防漏管形成一漏油腔,穿刺针内置于漏油腔内,穿刺针的顶端位于防漏管内,排油管连通漏油腔。
进一步的,述钻孔抽排装置还包括内置于底管内的油底板以及过滤板,油底板边缘与底管内壁密封固定连接,用于将漏油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上腔和下腔,过滤板设置于油底板上方,并与底管内壁固定连接,过滤板上开设有过滤孔,排油管穿过下腔并连通上腔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格林循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18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