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2345.0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15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兵;李高参;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50;A61L2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代维凡 |
地址: | 61006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戊二醛 交联 生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动物生物组织进行清洗预处理,然后进行脱细胞处理,再浸入功能噁唑烷溶液中进行交联固定,得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本发明还包括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的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相比与传统戊二醛交联处理生物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还具有更加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抗钙化和低炎症性能,表现出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材料是用于与生命系统接触和发生相互作用的,并能对其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诊断治疗、替换修复或诱导再生的一类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特殊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特别是动物源的生物材料植入体内会发生降解和产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对于特定功能的生物材料需进行交联固定,以减小其酶降解和降低其免疫原性。
传统的戊二醛交联人工生物材料由于戊二醛的高毒性,植入体内后会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钙化、凝血等风险。因此,发展生物相容性更优的、性能易于调控的新型交联剂有望从根本上克服戊二醛交联剂固有的缺陷,从而获得既具有优异抗钙化和抗凝血性能,又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瓣膜材料。目前已报道利用京尼平、碳二亚胺等交联剂制备非戊二醛交联人工生物材料,虽然这些非戊二醛交联人工生物材料的钙化和细胞相容性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交联程度低、力学性能和长期稳定性差、来源困难,价格昂贵以及难以进一步功能化等缺点,目前基本未进入临床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保证人工生物材料机械性能的同时,解决了传统戊二醛交联时存在的生物相容性差,易钙化和高炎症反应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动物生物组织进行清洗预处理,然后进行脱细胞处理,再浸入功能噁唑烷溶液中进行交联固定,得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
进一步,功能噁唑烷溶液浓度为0.1-20wt%。
进一步,功能噁唑烷溶液为含有羟甲基的双环噁唑烷,其结构式如下:
进一步,在-4-40℃温度下交联固定1-7d。
进一步,清洗预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集新鲜的动物生物组织,用去离子水在3-5℃和80-120rpm振荡条件下清洗1.5-3h。
进一步,动物生物组织为心包膜、瓣膜、硬脑膜、小肠、血管或皮肤。
进一步,脱细胞处理的具体步骤为:采用DNA酶、RNA酶、胰蛋白酶、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脱氧胆酸混合液对动物生物组织脱细胞处理3h-7d。
进一步,DNA酶使用浓度为100-1000U/ml,RNA酶使用浓度为10-250μg/ml,胰蛋白酶使用浓度为100-1000U/ml,十二烷基硫酸钠使用浓度为0.1-2wt%,脱氧胆酸使用浓度为0.1-2wt%。
进一步,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为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硬脑膜、疝气补片或人工皮肤置换及修补材料。
上述的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得非戊二醛交联生物材料稳定性较好,交联程度较高,具有优异抗钙化和抗凝血性能,在保证人工生物材料机械性能的同时,解决了传统戊二醛交联时存在的生物相容性差,易钙化和高炎症反应等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