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乐呼吸训练仪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2671.1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3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万书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23/18 | 分类号: | A63B23/18;A61L2/18 |
代理公司: |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6 | 代理人: | 吴林 |
地址: | 550025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乐 呼吸 训练 | ||
本发明公开了声乐呼吸训练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呼气口,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伸缩管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训练板,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喷洒机构,本发明中,通过训练者在呼气口处吹气,进而将会推动训练板,使得挤压杆向右侧挤压第一弹簧,训练板向右侧移动,通过传气槽的设置,训练板移动至传气槽底部时,呼气将会从传气槽排出,通过持续吹气,进而挤压训练板进行呼吸训练,可有效的提高训练者的呼吸强度,增加训练者的肺活量,更便于训练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吸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声乐呼吸训练仪。
背景技术
声乐教育:实际上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呼吸的源头,一个是声音的源头,气息源在横膈膜,而声音源在喉咙里,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声和气,也就是声管和横膈膜有效的连接成一体,实际上在声和气之间由一个衔接点,这个衔接点,才是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只要抓住了这衔接点,呼吸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本源究竟是什么状态,首先可以肯定气在肺里,而腰腹或丹田实际上是用来支撑力量的,因为那里根本就没有呼吸器官,而正确的呼吸是,当气息进入肺腔(即胸腔)时,横膈膜会自动下降(所谓横膈膜就是胸腔和腹腔分界线)当横膈膜处于下降状态时,腹部也就自动扩张,也就是说腹部的扩张是由于横膈膜下降造成的结果,在声乐学习中,学习正确的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我们也经常听到诸如“铁肺”之类的赞誉,也能经常听到“气息不稳”的中肯建议,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
在声乐教学中,呼吸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呼吸训练项目,传统呼吸训练主要是依靠学习者长期在自然条件下练唱,许多初学者无法快速掌握呼吸的技巧,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且无法对呼吸的平稳性进行训练,不便于声音工作者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提出乐声呼吸训练仪,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声乐呼吸训练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声乐呼吸训练仪,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呼气口,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伸缩管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训练板,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喷洒机构,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传气槽,所述传气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开合槽,所述开合槽内开设有开合机构,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吹哨机构。
优选地,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壳体侧壁上的喷洒槽,所述喷洒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单向进液管,所述喷洒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单向出液管,所述单向出液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洒槽的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喷洒板,所述喷洒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往复杆,所述往复杆的端部延伸至弹簧槽的内部,所述往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右侧与弹簧槽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合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开合槽内侧壁上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气囊,所述滑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有推杆。
优选地,所述吹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有在壳体外侧壁上的传气口,所述传气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共鸣腔,所述共鸣腔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共鸣腔的侧壁上开设有发声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为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弹簧为弹力弹簧。
优选地,所述喷洒槽内侧壁与喷洒板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优选地,所述推板的右侧壁与训练板的左侧壁之间相抵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民族大学,未经贵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26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