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5101.8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6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亚锐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A47J36/24;A47J36/32;A47J27/00;A47J36/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宋建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烹调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所述烹调机包括用于炒菜机的新型搅拌器,较好地解决了智能烹调机的翻炒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地公开了一种采用新型搅拌器的炒菜机总体框架,包括投料装置、盛菜装置、盛水装置、锅盖综合系统和底部漏喷装置,以及手动按钮、物联网识别装置、网络装置。本发明之新型烹调机,既能够作为炒菜机,同时兼可作为电饭煲、豆浆机、面包机等厨电烹调设备,具有较高的智能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家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智能烹调机领域,最难的是智能炒菜机,特别是中式炒菜机。相比于一些国家以水煮或煎炸为主的烹调方式,美誉全球的中式烹调的精髓是翻炒,这使得中式烹调具有无与伦比的口感和色泽,但也使得中式烹调机具有很高的难度。目前有数百种中式烹调的机器翻炒方案,例如,机器人模拟手工烹调、模拟厨师颠锅、采用滚筒洗衣机的翻炒方案、模拟锅铲翻炒,或者,目前最简单的方案:在电饭煲的锅底加一个水平搅拌器,等等,这些方案都没能很好地解决翻炒问题。
例如,机器人模拟手工烹调则太复杂,短期还无法实现,模拟厨师颠锅的翻炒方式,因为要把食物抛起来,因此控制难度高,机器体积大,成本高,而且食物容易掉出锅外,很多菜肴(例如带汤汁的菜)也无法用颠锅实现。家用烹调机采用颠锅技术显然不合适。
采用滚筒洗衣机结合搅拌器的方案,如本发明人2000年专利CN2448232和2001年专利CN1364436,这种方案的问题是烹调原料会沾粘在锅壁四周,因此,比较适合于团体食堂的烹调,而不太适合家用烹调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滚筒状搅拌器改为倾斜方式,虽然部分改善了烹调原料沾粘在锅的四周的问题,但结构不紧凑、盛出食物不方便。
模拟锅铲动作炒菜远没能实用,因为目前“机器锅铲”远远达不到人手臂的灵活性、准确性,又缺乏“机器眼”对烹调原料进行视觉识别,实现起来依然十分困难。此外运动机构体积庞大、易污染及不便清洗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目前还没有家用烹调机,普遍使用的方案是在电饭煲的锅底加一个水平搅拌器,称为烹调锅。这种烹调锅的问题是搅拌效果不好,因此,烹调效果自然不会令人满意。此外,这种搅拌器因为是水平运动,带动烹调原料水平运动。由于水平运动会产生离心力,因此使得烹调原料向锅体侧壁聚集,从而对烹调产生严重干扰。此外,烹调的主要区域是锅体的底部中心附近,在锅体底部中心安装一个搅拌器本身就很影响烹调锅的工作。一些烹调机干脆采用不搅拌的方式,依靠控制电饭煲的加热时间来做一些焖菜,虽然确实能做一些红焖菜肴,但显然不具备中式烹调的基本要求,例如,简单的爆炒青菜也难以较好完成。以上烹调方式中,盛出烹调食物也不够方便。
要实现智能中式烹调机首先要解决烹调的翻炒问题,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式家用烹调机的翻炒问题一直没有较好解决。本发明人仔细分析中式烹调的翻炒,发现中式烹调翻炒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条件,第一个是显然易见的条件:烹调锅内的原料能够被均匀翻炒、受热。第二个条件则隐藏的较深,那就是:在原料充分搅拌、均匀受热的前提下,还要让原料始终汇聚于锅的底部加热区域。第二个要求在中式烹调中是普遍存在的,具体分析其必要性,大概有以下原因:
1、加热要求:中式烹调的精髓是“炒”而不是“煮”,这就决定了中式烹调要用最少的油和水把原料“炒熟”,也就是依靠高温“油和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食物“爆炒”熟。因此中式烹调锅底部区域小,锅体是斜的,中间低,其它地方高,依靠地球重力,烹调“油和水”自然地有向底部区域聚集,因此,烹调锅的最佳加热区域在底部区域,如果只图翻炒效果而把烹调原料推到中心区之外,则无疑是不符合中式烹调要求的。
2、烹调要求:很多中式烹调在炒菜时水很少,但一些粉状调味品,如盐、糖、味精、花椒粉等往往需要汤汁溶解后再均匀地分散到原料中,这就要求将有限的水或汤汁集中起来,以便溶解拌匀调味品。另一方面,中式烹调讲究大火、快炒和少水,如果不把满锅都是的汤汁聚集起来,其很容易出现干糊烧焦现象,直接影响烹调的品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亚锐,未经李亚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51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