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肽片段C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5633.1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12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彩华;常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珑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4/335 | 分类号: | C07K14/335;A61K38/16;A61P1/00;A23L33/18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红艳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肽 片段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片段C及其应用。所述多肽片段C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其中,第9位氨基酸Xaa为Tyr、Val、Gly、Ser或Gln,第20位氨基酸Xaa为Ser、Gln、Glu或Tyr,第30位氨基酸Xaa为Asn、Thr、Ser、Pro或Leu,第42位氨基酸Xaa为Gly、Arg、Met或不存在。MP‑C显著改善了IBD小鼠模型的结肠病理性形态,降低了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具有干预小鼠炎症性肠病发生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片段C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位于结直肠段,并累及黏膜及黏膜肌层,严重的还有肝胆、肌肉皮肤及凝血方面的并发症,病情反复发作者20-30%可能转化为结直肠癌,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大类。目前认为,IBD是在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肠道黏膜固有免疫及获得免疫出现异常而导致的肠道炎性反应,肠黏膜固有层内炎症反应被认为是IBD发病机制的基石。近几十年来,IBD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传统的IBD治疗药物,如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等主要是减轻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以有效控制疾病发作,但这些传统方法无法使其彻底根治,并常伴随一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急切需要新的IBD治疗方法。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正逐渐成为IBD治疗的新思路,经研究发现此类制剂可改善IBD患者肠道中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乳酸杆菌L.plantarum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益生菌,研究发现其可在肠道内通过黏附和定植作用抑制致病菌的损伤,调节免疫缺陷小鼠的肠道通透性,进而干预结肠炎的发展,而微小膜蛋白(micro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MIMP)则是L.plantarum CGMCC 1258菌株分离出的能与侵袭性致病大肠埃希菌竞争性粘附于肠上皮细胞的活性多肽片段,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THTVGSYFSVQNGYVGAFSQALGNSEYAMNSPLGSLDGRTTMYNLLGVKYLFAREDQLKKQ,此片段能显著改善肠道的炎症状态,预防IBD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然而,因MIMP是由61个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较大的分子量易产生免疫原性,不易成药,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另外,较大分子量也不利于药物的工业化生产。从药用价值及经济利益出发,为此对MIMP进行了进一步结构修饰与改造,以提高MIMP片段的药理活性或/和成药性,进而有利于该活性片段的临床应用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炎症性肠病具有改善作用的MIMP存在的易产生免疫原性和不易成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肽片段C的应用,本发明的多肽片段C能够显著改善IBD小鼠的结肠病理性形态、降低IBD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肽片段C,所述多肽片段C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优选地,所述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第9位氨基酸Xaa为Tyr、Val、Gly、Ser或Gln,第20位氨基酸Xaa为Ser、Gln、Glu或Tyr,第30位氨基酸Xaa为Asn、Thr、Ser、Pro或Leu,第42位氨基酸Xaa为Gly、Arg、Met或不存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多肽片段C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多肽片段C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多肽片段C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抗炎症性肠病保健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珑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珑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56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