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的铌酸钾钠基纳米细晶陶瓷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181.9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8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樊慧庆;全琪峰;王维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95 | 分类号: | C04B35/49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均 晶粒 尺寸 160 nm 铌酸钾钠基 纳米 陶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的铌酸钾钠基纳米细晶陶瓷的制备方法,通过向原料中加入0.5%mol氧化镧,可以减少由于碱金属元素挥发产生的氧空位,同时阻碍了晶粒的生长,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通过将球磨12‑18h后烘干的粉末在800‑900℃下煅烧2‑4h,二次球磨12‑18h,烘干后再次在800‑900℃下煅烧2‑4h,之后进行三次球磨12‑18h并烘干,多次球磨和煅烧使得原料充分反应并细化,可以降低烧结的温度和保温的时间,使晶粒长大不充分而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通过稀土元素镧的掺杂改性和改进的传统固相法,最终得到的铌酸钾钠基陶瓷的扫描电镜图及粒径分布图如附图2所示,其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晶粒尺寸分布均匀且十分细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材料领域,涉及一种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的铌酸钾钠基纳米细晶陶瓷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组分,还与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相关。在以往的研究中也发现,通过改变陶瓷材料的晶粒尺寸,影响材料的内应力、四方度、晶界和相变温度等,进而对材料的压电性能、光学性能、储能性能和介电性能等产生影响。细化陶瓷的晶粒往往可以使材料的击穿场强度大幅提高,使材料具有更高的储能密度和稳定性。此外,由于晶界作为屏障阻碍氧空位弛豫,使得细晶陶瓷的氧空位较少,弛豫活化能较高。细晶陶瓷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成型,可以降低对设备的需求,减少成本。
近年来,铌酸钾钠基陶瓷由于其具有亚微米级的晶粒、丰富的相变、高的介电常数、低的介电损耗以及大的压电活性等显著特点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传统工艺制备的铌酸钾钠陶瓷的致密度不高,烧结温区也窄,性能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采用取代改性或优化烧结工艺,对材料的微结构参数进行调控,改善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的铌酸钾钠基纳米细晶陶瓷的制备方法,通过掺杂和优化烧结工艺,对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调控,进一步细化铌酸钾钠基陶瓷的晶粒,并使其具有良好的烧结性能。
技术方案
一种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的铌酸钾钠基纳米细晶陶瓷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稀土元素镧的掺杂和采用改进的固相法,步骤如下:
步骤1:按照镧掺杂量0.5%mol的配比称取3.433g K2CO3、2.637g Na2CO3、13.234gNb2O5、0.163g La2O3
步骤2:将原料粉末放入装有氧化锆球的聚四氟乙烯球磨罐中,以乙醇为球磨助剂进行球磨,转速为350r/min,球磨时间为12-18h;
步骤3:烘干的粉末过筛后压成块状,放在刚玉陶瓷板上,在800-900℃下煅烧2-4h;再进行二次球磨,球磨时间为12-18h;烘干过筛后在800-900℃下煅烧2-4h,之后进行三次球磨并烘干过筛,球磨时间为12-18h;
步骤4:将粉末预压成小圆片,再采用冷等静压机成型,成型压力为200-300Mpa;
步骤5:将小圆片放置撒有相同组分粉体的陶瓷板上,表面也覆盖上一层粉体,然后用刚玉坩埚盖住放入炉子中烧结;烧结温度为1180-1220℃,升温速率为3℃/min,保温时间为2-4h,随炉冷却,得到平均晶粒尺寸为160nm铌酸钾钠基纳米细晶陶瓷。
所述步骤3压成块状尺寸为直径15mm,高28-32mm的大块。
所述步骤4压成小圆片直径为10mm,厚度为0.9-1.1mm。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1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