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213.5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5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熊博;肖峥;曹晓庆;吴海波;徐宗升;林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8 | 分类号: | G06F16/28;H02J13/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武汉瀛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5 | 代理人: | 朱诗恩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规划 数据 可视化 图形 表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涉及电力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S1、电力分项监控;S2、电力数据传输;S3、电力数据分类;S4、数据制图可视化;S5、电力分析;S6、损耗对比和S7、信息发送。该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通过电流传感器可在数据图形化后明确知晓各电器的耗电量,有利于深度剖析电力损耗原因,以便更好的规划后续的电力供给,而且通过比对可反映各住户的电器是否过度损耗电力,并通过短信或邮件的方式将比对结果与建议发生制住户手中,有利于提示住户规范合理用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
背景技术
住宅小区的电力损耗往往是需要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定期进行抄表记录,并根据记录的数据通过电脑软件制成表格或图形,从而实现可视化,方便分析与后期规划,这种方式是住宅小区最为普遍的电力可视化表达方法。
现有的住宅小区电力可视化方法操作过程过于费时费力,人工成本增加,且采用人工记录容易导致数据输错,不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从而直接导致最终的数据表格与图形失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住宅小区电力可视化方法操作过程过于费时费力,人工成本增加,且采用人工记录容易导致数据输错,不利于提高数据准确性,从而直接导致最终的数据表格与图形失准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电力规划数据可视化与图形表达方法,包括下述操作步骤:
S1、电力分项监控:
于住户常用电器所用的电源插座中配置相应的电流传感器,即每个电流传感器对应一个家用电器,且每个住户均配置一个总电力监测仪表,即总电力监测仪表监测住户总用电量,而电流传感器则是监测与其对应的电器用电量;
S2、电力数据传输:
将步骤S1中电流传感器所监测的电器名称与定期时间内的耗电量数据以及总电力监测仪表所监测的定期时间内的总耗电量数据通过网线传输至电力数据库中;
S3、电力数据分类:
将步骤S2中传输至电力数据库中的电力数据按照门牌号进行分类,每一个门牌号的单元库中按日期细化每日用电量,其中每日用电量又细化为各电器用电量;
S4、数据制图可视化:
将步骤S3中已分类好的数据传输至制图软件中进行制图;
S5、电力分析:
根据步骤S4中制作好的图表对各住户的电力损耗进行分析,由于对常用电器的耗电量进行监测,可以明确分析出各住户的主要耗电电器;
S6、损耗对比:
由于电流传感器监测相应电器在工作时的耗电量,通过将该耗电量数据与大数据中的同类电器的平均耗电量进行比对;
S7、信息发送:
将步骤S6中比对后的结果通过短信或网络邮件发送至对应的住户手中。
可选的,所述S1步骤中,电流传感器的型号为ACS712-05B,且总电力监测仪表的型号为DB019。
可选的,所述S2步骤中,电器在运作时电流传感器监测其运作时长与运作时间内的耗电量并进行累计,当定期发送后监测时长与耗电量归零重新计算。
可选的,所述S3步骤中,门牌号为第一级分类,日期为第二级分类,各电器耗电量为基础数据。
可选的,所述S4步骤中,制图软件可采用PPT或Excel,且可根据需求制作成线形图、柱状图或饼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2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