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6312.3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印;马忠洋;韩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7/163 | 分类号: | C07C7/163;C07C7/04;C07C7/10;C07C15/04;C07C15/06;C07C15/08;C10G45/38;C10G45/34;C10G45/08;C10G4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宝宸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97 | 代理人: | 徐健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加氢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蒸馏:粗苯的原料经过滤后由进入蒸馏机构,在蒸馏机构顶部分离出粗苯组分;S2:液相催化预加氢:将S1中的粗苯组分与氢气混合后在Co‑Mo作为催化剂和氢油的条件下加热至80~140℃,获得第一产物;S3:气相催化预加氢步骤:将S2中的液相催化预加氢得到的第一产物在NiW作为催化剂和氢油的条件下加热至160~210℃,获得第二产物,本工艺较低反应温度下将粗苯中的不饱和烯烃加氢制成饱和烃,避免粗苯中所含的易在高温聚合的不饱和烃在后续工序中发生高温聚合结焦堵塞系统的情况,降低了加工工艺,并提高了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氢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工业纯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严重制约了石油粗苯的产量。作为纯苯另一来源的焦化粗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国对油品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焦化粗苯是一种从煤焦化的粗煤气中回收得到的轻馏分,主要组分为苯,甲苯,二甲苯,还有少量的非芳烃组分。其净化工艺中,最关键的就是有机硫和易结焦物质的脱除。
粗苯加氢工艺中,粗苯都需要经过预加氢脱除双烯烃,苯乙烯等物质后才能进行深度的脱硫,脱氮等反应,加工过程中芳烃化合物损失较大,副产废物酸焦油和残渣尚无有效的治理办法,造成环境污染,最终产品质量与石油级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使用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附加值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现有的粗苯精制工艺存在诸多不足,不仅原料废弃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粗苯低温加氢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初步蒸馏:粗苯的原料经过滤后由进入蒸馏机构,在蒸馏机构顶部分离出粗苯组分;
S2:液相催化预加氢:将S1中的粗苯组分与氢气混合后在Co-Mo作为催化剂和氢油的条件下加热至80~140℃,获得第一产物;
S3:气相催化预加氢步骤:将S2中的液相催化预加氢得到的第一产物在NiW作为催化剂和氢油的条件下加热至160~210℃,获得第二产物;
S4:主催化加氢反应,将S3中获得的第二产物进行主催化加氢反应,主催化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70~340℃,催化剂为Cr-Mo催化剂和氢油,获得第三产物;
S5:气液分类:将S4中获得的的第三产物依次通过水冷机构进入气液分离机构中,能够对氢气进行分离,且分离出的液体备用;
S6:汽提塔:S5中分离的液体进入汽提塔,通过汽提塔顶部的气体进行尾气处理,而汽提塔底部的产品进行下个程序;
S7:苯类产品获取;依次经过蒸馏、溶剂萃取和精馏常规过程得到非芳烃、苯、甲苯和二甲苯、重苯产品。
优选的,所述S2中的氢油体积比为300~800:1、体积空速1~3h-1、压力2~4MPa。
优选的,所述S3中的氢油体积比为400~800:1、体积空速1~3h-1、压力2~4MPa。
优选的,所述S4中的氢油体积比为400~700:1、体积空速1~3h-1、压力2~4MPa。
优选的,所述的S1中粗苯进行过滤,去除粗苯中的杂质。
优选的,所述S5中分离出的氢气能够添加到S2、S3和S4中,能够对氢气进行循环使用,从而减少能耗。
优选的,所述水冷机构包括水冷塔和水冷管道,水冷管道汽提塔相连接,通过采用水冷的方式可以精确的控制需要冷却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汇能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6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