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7004.2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17;B29C45/42;B29C45/67;B29L3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智能 生产 设备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塑枋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该智能生产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底模,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一端延伸至内槽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设备本体的上方且于内槽的两侧旁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块。该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溶胶继续通过输送管和溶胶入口进入到底模和顶模的内部,溶胶经过溶胶入口后接触隔离孔板,并从隔离孔板的漏孔中进入到顶模和底模的内部,隔离孔板有效的将溶胶入口和塑枋进行隔离,从而达到避免塑枋在溶胶入口的位置出现残胶凸起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枋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塑枋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一般通过将熔融的胶体覆盖在木条的表面制成,相对于传统的木条,塑枋有比较好的防火性和防虫性,相对于塑料条,塑枋又更加的牢固。
现有的塑枋生产设备在生产塑枋时,通过溶剂注入口向模具的内部注入溶胶,溶胶注入口和模具内部的空间始终为连接状态,完成注胶冷却成型后,残留与注胶口的溶胶会在塑枋的表面形成凸起,使塑枋的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
塑枋在模具的内部成型后,因为模具内部的空间比较密封,塑枋的表面温度较高,操作人员难以接触塑枋将其脱离模具,现有的塑枋生产设备没有将塑枋脱离模具运输至成品箱的结构,智能化程度较低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具备防止塑枋表面于注胶口位置出现残留凸起、无须接触使塑枋脱离模具等优点,解决了塑枋生产中表面残胶凸起、塑枋温度较高难以接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塑枋智能生产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底模,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一端延伸至内槽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设备本体的上方且于内槽的两侧旁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块,每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两个圆柱,每个所述圆柱的外侧均固定套接有复位弹簧,四个所述圆柱之间且于复位弹簧的上方活动安装有顶模,所述液压推杆的底端且于顶模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盖板,所述顶模的顶部且于盖板的对位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放置有隔离孔板,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且于固定支架旁固定安装有圆弧支撑板,所述圆弧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溶胶桶,所述溶胶桶的底部开设有溶胶出口,所述溶胶出口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开关阀门,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溶胶入口,两个所述溶胶入口均固定连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远离溶胶入口的一端固定连接开关阀门。
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垫块,所述垫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液压升降杆,所述液压升降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圆管,所述圆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两个圆环板,两个所述圆环板之间活动安装有摆动轴,所述圆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油烟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摆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挡片,所述底座的顶部且于圆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圆块,所述圆块的顶部且于挡片的对应位置开设有扇型槽,所述圆管的外侧开设有圆弧槽,所述摆动轴的外侧且于两个圆环板之间固定套接有摆动臂,所述摆动臂远离摆动轴的一端延伸至圆管的外侧,所述摆动臂远离摆动轴的一端底部固定安装有气动夹。
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且于圆弧支撑板旁固定安装有四个立柱,四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二,所述电动推杆二的顶部且于溶胶桶的对应位置固定安装有压板,所述设备本体的顶部且于内槽旁固定安装有推杆调速器,所述推杆调速器与电动推杆二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0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