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解清水剂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7576.0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0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军;张健;胡科;靖波;华朝;王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54 | 分类号: | C08F220/54;C08F226/04;C08F222/20;C08F220/60;C08F220/34;C08F222/14;C02F1/4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春霞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解 水剂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清水剂的应用。所述可降解清水剂按照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在惰性气氛中,在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可聚合叔胺与可聚合伯胺和/或可聚合仲胺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可聚合叔胺与可聚合伯胺和/或可聚合仲胺低聚物;再加入可降解扩链剂,升温后进行扩链反应,得到扩链低聚物;向扩链低聚物中加入阳离子化试剂,经反应即得。本发明采用的可降解型清水剂用于油田采出液处理,具有电荷补偿、击穿界面膜和反相聚集的能力,可作为油相清水剂、反相破乳剂、清水剂/絮凝剂、气浮选剂、老化油脱水剂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剂复合使用;且能在热水中能够发生降解,处理聚驱采出水具有良好的除油率,且形成的含聚絮体具有自消解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清水剂的应用,属于油田开发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开发过程中,经地层孔隙、管线、泵、阀门以及突然脱气时造成的扰动,含水原油会形成油包水和水包油等复杂的、稳定性高的乳状液,特别是在三次采油技术应用后,乳状液的稳定性会更强。原油乳状液增大了液流的体积,降低了设备和管道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了输送过程中的动力消耗,引起金属管道、设备的结垢和腐蚀;增加了升温过程的燃料消耗。为实现油水高效分离,油回水,水回注,需要在工艺、设备、药剂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特别是对于聚驱采出液,工艺、设备方面需要采取“强化油系统、增级水系统、污油单独处理”的原则,进行流程再造;药剂方面研制高效的采出液处理药剂,结合“分级组合加药”系统化解决聚驱采出液处理难题:
(1)强化油系统。重视强化油系统处理能力,确保外输原油含水量,并减少脱出污水含油量,源头上减轻终端生产水处理压力和平台上水处理系统负荷,是采出液处理全系统的关键。
(2)增级水系统。水系统处理常规为三级处理,建议延长处理环节,优先使用可降解型清水剂,在特定情况下可配合非离子清水剂、阴离子清水剂、两性清水剂、阳离子清水剂等,采取分级组合加药,提升回注水水质,来提升油田开发效益。
(3)污油单独处理系统。污水系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油,不打回原油处理系统,避免恶性循环,而是采取单独处理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清水剂的应用,所述可降解清水剂能够在热水中能够发生降解,处理聚驱采出水具有良好的除油率,且形成的含聚絮体具有自消解性;本发明提供了可降解清水剂的应用场景与使用方式,可以高效解决油田采出液处理问题,并不会产生油泥。
所述可降解型清水剂可以用于油田采出液处理,具有电荷补偿、击穿界面膜和反相聚集的能力,可作为油相清水剂、反相破乳剂、清水剂/絮凝剂、气浮选剂、老化油脱水剂单独使用,或与其它药剂复合使用。
本发明可降解型清水剂作为油相清水剂、反相破乳剂单独使用或与破乳剂联合使用时,药剂使用浓度为50~200mg/L,最优使用浓度时80~120mg/L。
本发明可降解型清水剂作为清水剂/絮凝剂、气浮选剂单独使用或与非离子清水剂联合使用时,药剂使用浓度为150~400mg/L,最优使用浓度为200~350mg/L。
本发明可降解型清水剂作为老化油脱水剂单独使用或与非离子型破乳剂联合使用时,药剂使用浓度为300~1000mg/L,最优使用浓度为300~600mg/L。
本发明所涉及的可降解清水剂按照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
(1)在惰性气氛中,在引发剂存在的条件下,可聚合叔胺与可聚合伯胺和/或可聚合仲胺进行聚合反应,得到可聚合叔胺与可聚合伯胺和/或可聚合仲胺低聚物;
(2)向所述可聚合叔胺与可聚合伯胺和/或可聚合仲胺低聚物中加入可降解扩链剂,升温后进行扩链反应,得到扩链低聚物;
(3)向所述扩链低聚物中加入阳离子化试剂,经反应即得所述可降解清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7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