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高式中置双滚筒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49593.8 | 申请日: | 2021-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5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高魁东;张晓迪;曾庆良;孙利青;张苑谨;姜考;王亮;王成龙;张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25/06 | 分类号: | E21C25/06;E21C25/10;E21C31/02;E21C35/20;E21C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高式中置双 滚筒 煤层 采煤 机截割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高式中置双滚筒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包括传动箱、连接臂、装煤板、装煤板油缸、摇臂、调高油缸、截割滚筒。摇臂通过过渡安装轴安装在传动箱的中部;装煤板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在传动箱两侧的连接臂上;截割滚筒的数量为两个,均为无叶片式滚筒,对称布置安装在摇臂。摇臂通过安装在传动箱上的两个调高油缸同时驱动,以过渡连接轴为中心转动,从而带动截割滚筒完成开采高度的调节,适用于薄煤层。装煤板分别由装煤板油缸驱动,使其能够向左右两侧打开。本发明的截割滚筒只有截割功能,采煤机装载功能依靠两端的装煤板实现,解决了现有螺旋叶片式截割滚筒的装载性能较差、循环煤严重、容易造成煤过度破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煤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置滚筒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煤机是通过滚筒上的螺旋叶片将煤装载到刮板输送机内,其装载性能较差,循环煤严重,容易造成煤过度破碎,煤块度明显减小。
同时,目前一般对薄煤层的定义为厚度1.3米以下的煤层。为了适用煤层厚度的限制,薄煤层采煤机的截割滚筒往往直径较小;同时为满足截割部传动比需求以及传动部件强度,滚筒的筒毂直径较大,因此造成叶片的深度较小。较小的叶片深度容易造成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容量较小、装煤性能较差,导致滚筒内循环煤现象严重或者落煤被抛至采煤机机道成为浮煤,需人工清理,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因此改善现有薄煤层采煤机滚筒装煤效率低的问题,减少滚筒内循环煤以及采煤机机道浮煤成为了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薄煤层采煤机滚筒循环煤现象以及装煤性能较差、采煤机机道浮煤堆积的问题,达到提高薄煤层采煤机装煤率的目的,提出一种可调高式中置双滚筒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
技术方案:一种可调高式中置双滚筒薄煤层采煤机截割部,进一步的,包括传动箱、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一装煤板、第二装煤板、第一装煤板油缸、第二装煤板油缸、摇臂、第一调高油缸、第二调高油缸、第一截割滚筒、第二截割滚筒;
所述第一截割滚筒和第二截割滚筒均为无叶片式滚筒;
所述摇臂位于所述传动箱前部,并通过过渡连接轴连接所述传动箱;所述第一截割滚筒和第二截割滚筒以所述过渡连接轴为中心,对称安装在所述摇臂上;所述第一调高油缸和第二调高油缸以所述过渡连接轴为中心,对称固定在所述所述传动箱前部端面上,所述第一调高油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所述摇臂的上部,所述第二截割滚筒的活塞杆端部铰接在所述摇臂的下部,控制所述第一调高油缸和第二调高油缸能够带动所述摇臂以所述过渡连接轴为中心转动一定角度;
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固定在传动箱前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装煤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装煤板铰接;所述第一装煤板油缸和第二装煤板油缸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上,所述第一装煤板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第一装煤板,所述第二装煤板油缸的活塞杆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装煤板,控制所述第一装煤板油缸和第二装煤板油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装煤板和第二装煤板向左右两侧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截割滚筒和第二截割滚筒结构相同,包括用以截割煤岩的截齿以及筒体,所述筒体由筒毂和若干肋板组成形成中空结构;所述筒毂包括中心毂和前、后端盘,其中前、后端盘的直径相同且大于中心毂的直径,所述筒毂的中心毂与所述摇臂连接;所述肋板为螺旋结构,与筒毂的前、后端盘固定连接,布置在筒体的外缘;所述截齿固定安装在所述筒毂前端盘和所述肋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煤板和第二装煤板结构相同,包括主板、斗齿和铰接臂;所述斗齿均匀分布固定安装在所述主板的下端,所述铰接臂呈S形,一端与所述主板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臂中心位置为连接臂连接点,装煤板通过所述连接臂连接点与对应的连接臂铰接;铰接臂的另一端为端部连接点,装煤板通过所述端部连接点和对应的装煤板油缸的活塞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板的迎煤面呈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5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