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缆制造设备的改进的冷却气体进入口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49930.3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8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乐斯特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4 | 分类号: | B01J19/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 31316 | 代理人: | 王峥 |
地址: | 201202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制造 设备 改进 冷却 气体 进入 结构 | ||
本发明的公开了电缆制造设备的改进的冷却气体进入口结构,其包括冷却管,其中电缆材料在其中通过,所述冷却管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气体进入口;以及缓冲管,所述缓冲管被配置为在所述电缆材料和所述冷却管内壁之间,并延所述电缆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冷却气体进入口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冷却气体在所述冷却气体进入口的位置附近直接吹向所述电缆材料。本发明的电缆制造设备的改进的冷却气体进入口结构在工作时,冷却气体,例如氮气自所述冷却器进入后吹入冷却管,由于缓冲管的作用,氮气不会直接吹到电缆材料上从而即便在引入的氮气压力不一致时也不会吹动电缆材料而在电缆材料表面造成褶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氮气冷却的高压、超高电缆生产设备,特别涉及其氮气冷却进入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缆行业的高速发展,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几乎所有的重大项目和设备对电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性能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近年国家对高压,超高压电缆的需求庞大,国内各大电缆企业争相上马超高压生产线。然而国内电缆设备生产企业一般集中在低压,中低压范围。高压,超高压电缆设备基本都被国外企业垄断。而国外设备生产出来的超高压电缆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由于立塔式生产线能够很好的保证高压,超高压电缆生产过程中的圆柱度,确保电缆的高质量.但立塔生产线高度基本都在120米左右,在生产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电缆的高质量。电缆的冷却方式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超高压电缆氮气循环冷却时,由于氮气进入口两端有压力差时,会产生对电缆的推动力,导致电缆在正常生产运行时产生晃动,致使电缆外表面产生褶皱等现象,进而产生电缆残次品。
图1是一种现有设计中的超高压氮气冷却进入口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示中附图标记1A和1B是氮气冷却的进入口,或称气体进入口,两个气体进入口是直接对着运行的电缆吹送氮气。如果两个口进气压力均衡的话对电缆正常生产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但实际生产中,气压压力通常不会是恒定不变的,一旦两个气体进入口进气时产生压力差,就会产生对电缆的一个推力,这个推力足以使悬挂的电缆产生晃动,高温的时候电缆的晃动会影响到电缆的圆柱度和外表面屏蔽层的质量,形成上述褶皱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缆制造设备的改进的冷却气体进入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电缆制造设备的改进的冷却气体进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管,其中电缆材料在其中通过,所述冷却管具有至少一个冷却气体进入口;以及缓冲管,所述缓冲管被配置为在所述电缆材料和所述冷却管内壁之间,并延所述电缆材料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所述冷却气体进入口的位置以阻止所述冷却气体在所述冷却气体进入口的位置附近直接吹向所述电缆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具有包含所述冷却气体的进入口的进气段,所述进气段具有径向扩大的直径;所述缓冲管与所述冷却管的所述进气段之外的具有较小直径的段的直径相同且对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用高热导率的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为由所述冷却管的所述进气段外的具有较小的直径的段向所述进气段内部的延伸形成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却管内壁相接合以使得所述冷却气体基本向所述缓冲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的与所述冷却管内壁的接合的第一端为所述缓冲管的在顺序上后与所述电缆材料的投影重合的尾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为横截面为圆环形的管,所述缓冲管的轴线与所述电缆材料的轴线重合或基本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管的长度被配置为阻止所述冷却液体在所述冷却气体进入口附近正交地吹向所述电缆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乐斯特机械(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特乐斯特机械(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49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