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学反射和电导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1181.8 | 申请日: | 2021-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5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保顺;宫梦涛;武志洲;李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39;G01N21/84;G01N27/0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许美红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变 耦合 原位 光学 反射 电导 测试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位测试池(1),以及与该原位测试池连接的温控装置(2)、电学测试源表(3)、真空泵系统(4)和气氛系统(5),该原位测试池上方还设有探测光信号发生源(6)、激发光发生源(7)、光电探测器(81),该测试装置还包括与信号光光电探测器连接的功率计(82),该测试装置还包括计算机(9),对温控装置(2)、电学测试源表(3)、气氛系统(5)和功率计(82)进行自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原位测试池包括底座(11)和盖板(12),盖板通过胶圈同底座密封连接;底座(11)包括本体(111)、变温样品台(112)和多个电学探针(113);在底座的外侧密封安装有多个BNC接口(114),与电学探针(113)相连;底座内设有与外接循环水泵连接的冷却水管道(115),底座上设置与变温样品台(112)连接的液氮吸入导出管道接口(116);底座上还设置有与气氛系统(5)、真空泵系统(4)的连接口;底座上还设置与温控系统的电源、信号线连接的温控接口(118);变温样品台(112)内设有热电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板(12)包括本体(121)、光学窗口(122)和气体吹扫管道(123),光学窗口(122)密封装配在本体(121)上,气体吹扫管道的出口置于光学窗口(1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变温样品台(112)上刻有浅的样品槽(1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变温样品台(112)内置有液氮冷却管道和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电源线和热电偶的信号线通过焊接在变温样品台(112)上的金属管(1123)伸出到底座外,金属管(1123)与底座为的温控接口(118)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温控装置包括温度控制器、液氮泵和液氮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泵系统包括真空泵和真空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发光发生源(7)为激光器或者配有滤光片的弧光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光信号发生源(6)为激光器或者配有单色滤光片的弧光灯。
10.一种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试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变量耦合原位光反射和光电导测试装置,该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测样品涂覆在基片上制备表面平整度高的薄膜;
(2)在待测样品表面制备金属电极,在金属电极间留有未镀金电极窄缝用于电导的测试,另留出一定面积未镀有电极的样品用于测试光学反射率;
(3)将待测样品固定在样品台上,将电学探针压在待测样品的金属电极上;
(4)将热电偶固定在待测样品表面;
(5)在底座上盖上盖板密封,开启真空泵系统;
(6)调整激发光发生源,使光斑覆盖待测样品,光线垂直入射到待测样品表面;
(7)调整探测光信号发生源,以一定角度入射到待测样品未镀金属电极的部分,调整另外一边的光电探测器,使其充分接受到探测光线;
(8)采用温控系统提升样品温度至150℃以上,开启真空泵系统进行脱气处理;
(9)打开气氛系统,调整气氛比例和流量,当原位测试池气压达到大气压时,打开气氛出口开关,继续保持通气;
(10)待气氛同待测样品达到暗态吸附平衡后,采集暗态下的光学和电学信号;
(11)打开激发光发生源,采集光照下的光学和电学信号,直到达到稳态;
(12)关闭激发光发生源,采集光学和电学信号的瞬态弛豫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11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