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轮警示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1548.6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35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云;廖泳;柴超辉;陈松;张可;曹红兵;程光明;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13/22 | 分类号: | G09F13/22;B62J6/26;H02N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轮 警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警示灯,属新能源与警示灯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轴套、转盘、定盘、端盖和发光体,壳体底壁装在轴套上,端盖装在壳体筒壁端部,端盖与壳体底壁间压接有左电极环、转盘和右电极环;定盘在轴套上并可转动;壳体底壁和端盖上设有发光体;转盘里外层间嵌有动电极组,动电极组由梳状左右电极构成;左电极与右电极经导线、整流桥和电容与发光体相连;定盘为扇形结构,定盘圆柱面部分的盘体内镶嵌有定电极组和惯性块,定电极组由条状的定电极构成;转盘和定盘相对转动过程中其接触面间产生异种摩擦电荷及电势差,定盘与转盘间的连续转动使左右电极间的电势差交替地增加和减小,发光体发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警示灯监测与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警示灯,用于自行车行车警示作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节能减排及运动健身意识的提高,骑自行车出行及户外锻炼再度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现在城市中机动车较多且无自行车专用道,骑行者在夜间行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引起机动车驾驶员、他骑行者及行人的注意、减少或避免意外事故及其对自行车骑行者造成伤害,越来越多的自行车警示产品相继问世,最长见的是反光片和警示灯。警示灯的警示效果较好,但需要化学电池供电,因电池电量有限且存在自然损耗等问题需经常性定期更换。这不仅给骑行者造成了较大麻烦、增加了使用成本,更关键是电池突然没电且不能及时更换时起不到必要的警示作用,给骑行者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自发光的自行车车轮警示灯的使用是极其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轮警示灯,本发明采用的实施方案是:所提出一种车轮警示灯主要包括壳体、轴套、转盘、定盘、端盖和发光体,壳体、转盘、定盘和端盖的材料为绝缘的非金属,所述非金属材料为聚酰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聚酰亚胺等。
壳体的底壁经螺钉、螺纹或过盈配合安装在轴套上,端盖经螺钉安装在壳体的筒壁端部,端盖与壳体的底壁间从左到右依次压接有左电极环、转盘和右电极环,转盘和左右电极均为环形结构且与轴套同轴;定盘的盘孔套在轴套上,定盘置于壳体的内部,定盘左右两侧分别经端盖和壳体的底壁限位;定盘为扇形结构,定盘与轴套间为间隙配合,轴套转动时定盘在其自身惯性力的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定盘的盘孔及圆柱面与轴套同轴;壳体的底壁和端盖上都设有一组发光体,发光体为发光二极管。
转盘为环形结构,转盘的里外层之间镶嵌有动电极组,动电极组由梳状的左右电极构成,左电极由左极环和左极指构成,右电极由右极环和右极指构成,左右极指均沿圆周方向均布,左右极指与转盘的轴线平行;左右电极的结构尺寸相同,但其极指与极环的配置方向相反:左极指位于左极环的右侧、右极指位于右极环的左侧;转盘为分体结构或整体结构,所谓分体结构是指转盘的里外层分别加工制作后组装在一起,所谓整体结构是指转盘是通过注塑方法制作的含有动电极组的整体结构;左右极指交叉安装且左右电极互不接触,左右极环分别与转盘的左右端面平齐,左右电极的材料为铜或铝;转盘上设有走线孔,左电极经导线与右电极环相连、右电极经导线与左电极环相连;左电极与左电极环经导线、整流桥和电容与发光体相连,右电极与右电极环经导线、整流桥和电容与发光体相连,各发光体并联。
定盘为扇形结构,定盘的圆柱面部分的盘体内镶嵌有定电极组和惯性块,定电极组由条状的定电极构成,定电极均布且与定盘的盘孔轴线平行;定电极组位于惯性块的外侧,即定电极组所处位置的直径大于惯性块所处位置的半径;定电极位于左右极环之间,即定电极的长度小于左右极环间的距离、且定电极和左右极环在同一个经过转盘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叠;定电极和惯性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定电极到转盘与定盘接触面间的距离,定电极和惯性块间的距离大于5mm。
转盘和定盘的材料为摩擦起电序列相隔较远的材料组合,如由聚酰胺与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聚酰亚胺构成的材料组合;定电极直接与转盘的表面接触时,即定电极不被定盘的盘体的材料覆盖时,转盘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或聚酰亚胺,定盘的材料为聚酰胺、定电极的材料为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15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