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水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效果的测试装置及其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3200.0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8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熊剑平;谢政专;张仰鹏;周胜波;陈宇;张卫兵;韦万峰;王彬;焦晓东;陈家锋;张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8 | 分类号: | 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黄南概 |
地址: | 540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水 树脂 抑制 水泥 混凝土 收缩 效果 测试 装置 及其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水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效果的测试装置及其评价方法,包括箱体、温度加热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外框架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的箱体为全透明并且内部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温度加热装置;所述的箱体的顶部设置湿度控制装置,底部设有蓄水槽,箱体的一侧设有外开门A;所述的蓄水槽通过导管连接湿度控制装置。本发明可以高精度地、动态地、快速地获得水泥混凝土养生期间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形量,得到实验试件的收缩情况;通过对比吸水树脂水泥混凝土试件和未掺入吸水树脂的普通水泥混凝土试件在不同时刻的收缩率大小,评价吸水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的效果,便于从降低混凝土自收缩、保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角度优选出吸水树脂材料和配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工程和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水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效果的测试装置及其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高性能的混凝土目前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水胶比较低,混凝土会出现较强的收缩,特别是在水化早期,其容易出现开裂等病害,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传统养生方式诸如湿制养护、化学养护仅能对路表混凝土进行养生,难以保证水分浸润内部,致使因水分丧失造成的早期收缩开裂无法根治,并存在路面板内、外部强度及耐久性不均匀等问题。因此,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裂缝主要诱因是水泥混凝土的自收缩。
吸水树脂内养生技术将吸水树脂与内养生水共同引入并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吸液后的吸水树脂“微型水囊”可在浆体湿度下降、孔溶液离子浓度或 pH 值增加时及时释水,进一步促进胶凝材料水化,优化水化产物结构,提升力学及抗渗性能,从而提高其耐久性。高吸水性树脂能改善混凝土的收缩,当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降低时,在毛细孔压力和湿度梯度下释放水分,进而保持内部相对湿度在较高水平来抑制自收缩和干燥收缩。
在吸水树脂水泥混凝土制备时,吸水树脂的掺量对水泥混凝土自收缩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掌握吸水树脂水泥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从降低混凝土自收缩、保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角度优选吸水树脂材料和配方。目前有较多的水泥混凝土自收缩评价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应变仪法、千分表法、测长仪法、弓形螺旋测微计法、应变计和位移传感器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主要集中于一个侧面事实上,混凝土试件的膨胀存在不均匀性,仅对某侧面变形测试,无法体现混凝土试件整体的膨胀性能;混凝土在早期收缩时的变形量非常小,以上方法的精度难以保证;同时以上方法测试时存在对试件的人为干扰,且需要将试件从养生室内搬出,无法实时、无扰动的测试试件养生期间的动态变形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一种吸水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效果的测试装置及其评价方法,无需将试件从养生室内搬出,可实现混凝土养生期间收缩变形的精确、动态观测,从而高精度、动态、快速的评价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的评价效果,便于从降低混凝土自收缩、保持混凝土体积稳定性角度优选吸水树脂材料和配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水树脂抑制水泥混凝土自收缩效果的测试装置,包括箱体、温度加热装置、湿度控制装置、外框架及计算机控制系统;所述的箱体为全透明并且内部侧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温度加热装置;所述的箱体的顶部设置湿度控制装置,底部设有蓄水槽,箱体的一侧设有外开门A;所述的蓄水槽通过导管连接湿度控制装置;所述的蓄水槽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壳体,壳体的开口处安装有用于支撑混凝土试件的透明板;所述的透明板表面的中间设有激光反光标记点A;所述的壳体内部设有竖直向上的激光三维扫描仪A;所述的箱体侧边的四个内侧表面中心分别设有激光反光标记点B,所述的箱体上侧内表面中心设有激光反光标记点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3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