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形构件的数字化加工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3877.4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3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婧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源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1/20;G06F11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 |
地址: | 518023 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异形 构件 数字化 加工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形构件的数字化加工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装饰工程项目中的异形构件的图纸数据,并根据所述图纸数据建立构件BIM模型,其中,所述构件BIM模型中的异形构件的尺寸与实际尺寸一致;将所述构件BIM模型放置于装饰工程的BIM环境内,并与环境内的构件进行协同适配以及优化调整;根据所述构件BIM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进行深化,并调取数字化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进行数字化加工。本发明利用BIM技术对构件在整个BIM环境内进行协调、模拟建造、拆分、编号后导出深化图纸及数字化信息模型进行加工生产,既可以缩短构件设计、生产、安装的周期,又可以提升异形构件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信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形构件的数字化加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可以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提取各自需要的信息,既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在当下的装饰工程中,装饰造型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大型、异形、特殊、曲面造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装饰工程中,而这些非常规的造型、构件在装饰工程从设计、深化、观感、生产、安装的要求非常高,构件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难以综合考虑建筑工程中其他专业进行协同设计。而从设计、生产到安装各个环节中微小的误差叠加起来就会产生较大误差,构件生产后在现场产生较大误差后难以安装和适配,甚至需要重新生产、重新安装,从而对整个装饰工程的生产周期、适配性、安全性、经济性及观感上大打折扣。在大型、异形、特殊造型构件在传统生产过程生产周期长、精确度低,对施工人员安装及专业要求标准高,生产及安装过程中会因上述多种因素导致异形构件难以装配。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形构件的数字化加工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对异形构件难以协同设计、精确生产、运输装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形构件的数字化加工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装饰工程项目中的异形构件的图纸数据,并根据所述图纸数据建立构件BIM模型,其中,所述构件BIM模型中的异形构件的尺寸与实际尺寸一致;
将所述构件BIM模型放置于装饰工程的BIM环境内,并与环境内的构件进行协同适配以及优化调整;
根据所述构件BIM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进行深化,并调取数字化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进行数字化加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构件BIM模型放置于装饰工程的BIM环境内,并与环境内的构件进行协同适配以及优化调整包括:
将所述构件BIM模型放置于装饰工程的BIM环境内,并与环境内的构件进行协同适配,确定所述异形构件的设计是否合理、适配;
将所述异形构件在所述BIM环境内与预设构件进行碰撞测试,得到碰撞检测报告;
根据所述碰撞检测报告对所述构件BIM模型进行调整,保证所述异形构件与整体环境协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构件BIM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进行深化,并调取数字化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进行数字化加工,包括:
根据所述构件BIM模型对所述异形构件的外型、材质、尺寸、收口方式进行深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源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鑫源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3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