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液体膨宫两用的电子宫腔镜成像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10154183.2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50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武旭华;刘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3/24 | 分类号: | G02B23/24;G02B13/00;G02B13/06;G02B13/18;A61B1/303;A61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4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液体 两用 子宫 成像 镜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液体膨宫两用的电子宫腔镜成像镜头,包括自物至像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放置光阑,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外侧放置像面。本发明镜头口径小,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痛苦,适于子宫癌早期诊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仅需调整透镜组间隔即可实现多场景应用需求;可实现90°视场无盲区、大景深、高分辨率成像,提高早期疾病尤其肿瘤的检出率及确诊率,减少医生对体内仪器不必要的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液体膨宫两用的电子宫腔镜成像镜头,用于妇科微创手术及宫腔镜免麻醉检查时宫腔成像。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位居第二。宫颈细胞变异到癌细胞要历经十多年漫长的癌变周期,如果能在病变初期及时发现并医治,治愈率可达100%。目前在临床医学中,子宫疾病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技术和医用内窥镜,传统超声技术只能观察到器官断层结构剖面,具有图像不直接、视野小等缺点;而内窥镜在医学领域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1806年德国人发明了硬式内窥镜开始,经历了硬管式内窥镜、光纤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的发展进程,其中硬管式内窥镜照度低、观测角度受限、图像分辨率低以及检查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限制了其在宫腔癌症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电子内窥镜是医生视觉的延伸,宫腔镜检查时应用超微细光纤把微小“电子眼”由阴道、子宫颈进入宫腔内,可在无需开腔或微创情况下由内窥镜直接呈现内脏器官表面的组织形态及体内病变情况,辅助医生进行宫腔疾病诊断与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程度,如子宫癌早期诊断以及子宫畸形、子宫内膜息肉、宫腔异物、异常子宫出血等疾病的诊疗,但现有技术的电子内窥镜仍存在以下缺点:
(1)我国宫腔临床上普遍使用的硬管式内窥镜检测存在盲区、图像分辨率低、检查时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光纤内窥镜中玻璃纤维易断裂导致成像出现黑点,而传统B超技术除图像分辨率低之外还有图像不直接的问题,这些弊端都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2)因免麻醉电子宫腔镜价格昂贵很多依赖进口,增加了医院的医疗成本及资金投入,很多国产宫腔镜成像镜头硬质部外径均超出无麻醉宫腔诊断所容许8mm上限,诊断时需做麻醉,只适宜手术情况,不适宜单纯做子宫癌早期诊断,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3)为清晰观察宫腔构造,检查时需对宫腔进行膨宫,针对不同的膨宫方式如气体膨宫与液体膨宫需选用不同的宫腔镜成像镜头,增加了医院的资金投入;由于加工装配宫腔镜头时是在空气中,对生产加工阶段实时检测液体膨宫状态时宫腔镜像质存在一定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气体膨宫或液体膨宫两种膨宫状态的免麻醉、大景深、无盲区的电子宫腔镜成像镜头。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液体膨宫两用的电子宫腔镜成像镜头,包括自物至像依次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放置光阑,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第六透镜外侧放置像面。
所述第一透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值,前表面为低阶非球面,后表面为高阶非球面。
所述第二透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值,前表面为高阶非球面,后表面为低阶非球面。
所述第三透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前表面为高阶非球面,后表面为低阶非球面。
所述第四透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均为正值,前表面为低阶非球面,后表面为标准球面。
所述第五透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正值,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负值,前表面为标准球面,后表面为高阶非球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41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