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倾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5825.0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0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林佳志;巩永强;谢国贞;宋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38 | 分类号: | B61F5/38;B61F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诚智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9 | 代理人: | 白洁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装置 | ||
1.一种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倾摆装置包括:第一可调连杆、第二可调连杆、第一扭臂、第二扭臂、第一扭杆、第二扭杆、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减速机、电机和外套支座;
减速机的输入端通过第三法兰与电机连接,外套支座连接在减速机的外壳上,电机设置在外套支座内;
第一法兰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端,第一扭杆的一端与第一法兰过盈配合,另一端与第一扭臂过盈配合;第一可调连杆与第一扭臂球铰连接;
第二法兰与外套支座固定连接,第二扭杆的一端与第二法兰过盈配合,另一端与第二扭臂过盈配合;第二可调连杆与第二扭臂球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直线线路运行时,所述电机反向扭矩抱死减速机输入轴,电机和减速机不发生转动;
当车辆进入缓和曲线,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动,驱动减速机的输出端和外壳向相反方向转动,分别带动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向相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一上一下转动,实现车体的倾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臂、第二扭臂、第一扭杆、第二扭杆、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均为锻造加工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具体包括:RV减速机或谐波减速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倾摆装置安装于枕梁和转向架构架之间;
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的端部分别通过支座与枕梁连接;所述支座的内部装有轴承,用以所述第一扭杆和所述第二扭杆分别绕轴承的轴向转动;
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第二可调连杆的末端分别设有橡胶球铰节点或球铰轴承,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第二可调连杆通过所述橡胶球铰节点或球铰轴承与转向架构架的支座连接,用以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第二可调连杆分别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
6.一种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倾摆装置包括:第一可调连杆、第二可调连杆、第一扭臂、第二扭臂、扭杆、第一法兰、第二法兰、第三法兰、减速机、电机和外套支座;
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通过第三法兰与电机连接;外套支座连接在减速机的外壳上,电机设置在外套支座内;
所述第一法兰通过螺钉连接在减速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扭臂与第一法兰连接,第一可调连杆与所述第一扭臂球铰连接;
第二法兰与外套支座固定连接,扭杆的一端与法兰过盈配合,另一端与第二扭臂过盈配合;第二可调连杆与第二扭臂球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直线线路运行时,所述电机反向扭矩抱死减速机输入轴,电机和减速机不发生转动;
当车辆进入缓和曲线,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转动,驱动减速机的输出端和外壳向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扭臂、以及通过扭杆带动第二扭臂一上一下转动,实现车体的倾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扭臂、第二扭臂、扭杆、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均为锻造加工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具体包括:RV减速机或谐波减速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倾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倾摆装置安装于枕梁和转向架构架之间;所述扭杆通过支座与枕梁连接;所述支座的内部装有轴承,用以所述扭杆绕轴承的轴向转动;
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第二可调连杆的末端分别设有橡胶球铰节点或球铰轴承,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第二可调连杆通过所述橡胶球铰节点或球铰轴承与转向架构架的支座连接,用以所述第一可调连杆和第二可调连杆分别相对于所述支座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58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