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解脲脲原体一体化核酸检测卡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5971.3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4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怀;封帆;华灿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遂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C12Q1/689;C12Q1/686;C12Q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解脲脲 原体 一体化 核酸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解脲脲原体一体化核酸检测卡盒,包括顶部带盒盖的盒体,盒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裂解腔、第一清洗腔和第二清洗腔,其中裂解腔连通至盒盖,第二清洗腔连通至盒体外侧底部设置的反应腔;所述裂解腔、第一清洗腔、第二清洗腔和反应腔的两两相连区间分别设置有柱塞孔方向垂直于连接方向的柱塞,柱塞的柱塞孔内设有疏水性液态封闭材料;所述反应腔内设有扩增反应液,扩增反应液包括UU UreA基因的引物探针混合液;所述反应腔中设有可熔性材料层,可溶性材料层内包埋有Taq DNA聚合酶溶液。本发明可以在相对较低成本的情况下,快速一体化地对人解脲脲原体进行PCR扩增及检测,解决现行技术重复性差、检测方法耗时、操作复杂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解脲脲原体一体化核酸检测卡盒,属于医学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解脲脲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最小原核生物,是1954 年Shepard首次从非淋菌性尿道炎(UUU)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在分类学上属支原体科脲原体属,因生长需要尿素而得名。主要寄居于人体的泌尿生殖道,是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解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在特定环境下可致病。在人体的定植可有二次上升趋势,即分娩时由母体产道感染新生儿,以后迅速减少;从性生活开始又逐渐增多。近年来,解脲脲原体所致泌尿生殖道感染日益受到重视,是引起NGU的病原体之一,现已被列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
目前,临床上检测脲原体的主要方法有液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相应方法特点如下:
液体培养法: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采用的主要检测方法是液体培养法。该法操作简单、仅靠肉眼判定结果。商业化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可以对脲原体进行半定量的检测和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定性药敏检测。其主要原理是脲原体可以分解尿素产NH3,根据培养基内的酚红指示剂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脲原体生长。
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支原体特有的如“海胆型”或“油煎蛋样”菌落,可以同时鉴别多种支原体。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可通过直接检测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脲原体,可对脲原体的感染做出早期、快速的诊断。其操作简单,快速,无需特殊设备,结果容易判断,在临床上可作为脲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是根据脲原体的尿素酶基因、多带抗原基因和16S rRNA.23S rRN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应用较多的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其他PCR技术。其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已广泛用于解脲脲原体实验室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通过对等标本进行人解脲脲原体核酸检测,可对感染进行确诊。
采用上述方法的主要缺点。
1液/固体培养法:操作麻烦、培养时间长、成本较高以及有效期短等,上液体和固体法之间的阳性率也有一定的争议,而且存在支原体形态和菌落较难辨认以及存在异质性等问题。
2免疫学方法:由于健康人群中脲原体检出率也很高,所以用抗体滴度很难解释脲原体的感染,血清中抗体含量比较低也会出现假阴性,另外结果容易受到溶血、脂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学检测法的特异性不高,也未标准化,所以目前临床上未能广泛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遂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遂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5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鸽类扑翼飞行器
- 下一篇:一种外螺纹通用型检测工具及其加工、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