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气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6653.9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2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业林;史正良;贾波;陈晓晓;郑慧芸;马啸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04C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何冲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分离器 压缩机 空调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分隔筒、螺旋结构、散油帽、第一分离伞、第一变径筒,其中,螺旋结构环绕在分隔筒的外壁上,散油帽位于分隔筒的下方;第一分离伞的下方、分隔筒、散油帽的上方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腔室,分隔筒内的区域形成第二腔室,分隔筒的上方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腔室;外壳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吸气口和第一腔室连通,排气口和第三腔室连通,第二腔室的下端和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通过回油通口和集油腔连通;第一变径筒的下端的尺寸小于第一变径筒的上端的尺寸,第二腔室通过第一变径筒和第三腔室连通。采用该方案,提高了油气分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分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冷冻油是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内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主要起着降低机构摩擦、减少机械部件磨损、降低温度及增强密封性的作用。在制冷机组运转工作的过程中,冷冻油会不可避免地以微油滴的形式随着制冷剂进入到制冷系统中,并参与制冷循环。当冷冻油随着制冷剂进入到蒸发器或冷凝器后,会在换热器表面形成一层油膜,导致换热器的传热热阻增加,进而导致整个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增大;同时,当排出的冷冻油没有回流到压缩机,或者回流的时间太晚,致使压缩机出现缺油现象,压缩机内泵体、轴承等摩擦副零部件的磨损几率增加,导致压缩机运行出现故障。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制冷系统使用的压缩机也逐渐向变频、高速、智能及适应工况更加宽广的方向发展,污染环境及破坏臭氧层的制冷剂逐渐被R404A、R410A、R407C、R290、R32及CO2等环保制冷剂替代,特别是其中的R410A、CO2等冷媒的临界压力都比较高,使用这种高临界压力冷媒的压缩机排出压缩气体的压力更大,排出速度更快,排出过程中携带微油滴的几率也越高。
为了避免或减少进入换热器中的冷冻油,保证压缩机安全稳定的运转,需要在制冷机组中安装油气分离器,将随着制冷剂排出的冷冻油分离出来。现有油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已达不到使用R410A、CO2等高临界压力冷媒的压缩机的使用要求,油气分离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压缩机及空调器,以提高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效果,满足使用高临界压力冷媒的压缩机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分隔筒、螺旋结构、散油帽、第一分离伞、第一变径筒,其中,所述分隔筒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分离伞连接,所述螺旋结构环绕在所述分隔筒的外壁上,所述散油帽位于所述分隔筒的下方;所述第一分离伞的下方、所述分隔筒、所述散油帽的上方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腔室,所述分隔筒内的区域形成第二腔室,所述分隔筒的上方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三腔室,所述散油帽的下方和所述外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集油腔;所述外壳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吸气口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三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的下端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散油帽上具有回油通口,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回油通口和所述集油腔连通;所述第一变径筒的上端和所述第一分离伞连接,所述第一变径筒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一变径筒的下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变径筒的上端的尺寸,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一变径筒和所述第三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多孔结构,所述多孔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下部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多孔板,每个所述多孔板均具有多个细孔;在水平投影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多孔板的细孔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分离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内的第二分离伞和第二变径筒,所述第二变径筒的下端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变径筒的上端的尺寸,所述第二变径筒的下端和所述第一分离伞连接,所述第二变径筒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分离伞连接,所述第二变径筒的侧壁上具有多个侧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66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