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源影像的非接触式油泥体积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7226.2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邓连军;李洋;姚永吉;张作阳;雷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泰艾普(盘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中辰臻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5 | 代理人: | 李田 |
地址: | 124010 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兴***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影像 接触 油泥 体积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罐油泥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多源影像的非接触式油泥体积测量方法,针对现有的测量方式较为复杂,且成本高,危险系数高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热红外成像仪;S2:预测使用热红外成像仪;S3:利用可见光影像和热红外影像特征的高精度自动配准,及罐体全自动提取;S4:获取逐渐逼近多尺度序列影像的高精度定位定姿与融合;S5:结合可见光影像和低成本IMU,获取影像的高精度位置和姿态参数;S6:低纹理罐体目标的整体三维模型;S7:热红外影像与可见光像的深度融合;S8:结合油泥三维界面,设计深度学习模型。本发明操作方便,测量安全,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罐油泥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源影像的非接触式油泥体积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原油储罐的清洗是一项非常重要并且风险较大的现场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原油储罐的清洗已经由人工入罐清洗演变到机械清洗,油罐清洗时间短,为后期的清罐打好基础,罐底油泥的测量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红外热成像运用光电技术检测物体热辐射的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将该信号转换成可供人类视觉分辨的图像和图形,并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温度值。
红外热成像技术使人类超越了视觉障碍,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状况,物体表面温度如果超过绝对零度即会辐射出电磁波,随着温度变化,电磁波的辐射强度与波长分布特性也随之改变,波长介于0.76μm到1000μm间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而人类视觉可见的“可见光”介于0.38μm到0.76μm。其中波长为0.76~3.0微米的部分称为近红外,波长为3.0~1000微米的部分称为热红外线。红外线在地表传送时,会受到大气组成物质(特别是H2O、CO2、CH4、N2O、O3等)的吸收,强度明显下降,仅在中波3μm~5μm及长波8~12μm的两个波段有较好的穿透率,通称大气窗口,大部分的红外热像仪就是针对这两个波段进行检测,计算并显示物体的表面温度分布。基于红外热成像的原理如果按照清理周期进行油罐清洗,当罐内油泥体积较少就进行清洗,则造成了生产成本的增加,当油泥体积过多但还未到周期时,则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油罐腐蚀等危害。
现有的测量方式较为复杂,且成本高,危险系数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测量方式较为复杂,且成本高,危险系数高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多源影像的非接触式油泥体积测量方法。
一种基于多源影像的非接触式油泥体积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热红外成像仪;
S2:预测使用热红外成像仪;
S3:利用可见光影像和热红外影像特征的高精度自动配准,及罐体全自动提取;
S4:获取逐渐逼近多尺度序列影像的高精度定位定姿与融合;
S5:结合可见光影像和低成本IMU,获取影像的高精度位置和姿态参数;
S6:低纹理罐体目标的整体三维模型;
S7:热红外影像与可见光像的深度融合;
S8:结合油泥三维界面,设计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油泥体积的精确测定。
优选的,所述S1中准备的热红外成像仪,符合防爆性能要求,且能够获取拍摄时仪器与罐体的拍摄距离定位。
优选的,所述S2中预测使用热红外成像仪时,热红外成像仪自动调整拍摄视角,并结合储油罐罐体大小,自动按需拍摄不同角度的影像信息用于后续的计算。
优选的,所述S3中通过可见光影像和热红外影像特征,研究适合热红外影像特征提取方法,实现热红外影像与可见光影像高精度自动配准,结合前景提取理论,剔除罐体以外的物体,实现罐体目标的全自动提取,基于多源影像的油泥体积测量方法是集可见光影像、热红外影像和IMU数据的高度集成化技术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泰艾普(盘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恒泰艾普(盘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72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