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螺环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158939.0 | 申请日: | 2021-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1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少华;刘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04;C12P17/18;C12R1/645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罗江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真菌 及其 制备 内酯 衍生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螺环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植物内生真菌Amorocoelophoma sp.YE3351,该菌株已于2020年8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407;分类学命名为Amorocoelophoma sp.。本发明首次从云南石梓根皮部位分离得到一株Amorocoelophoma sp.YE3351,并且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螺环内酯衍生物,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株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制备螺环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是从植物健康组织中分离得到的,经表面消毒实验证实不是表面附生菌或污染菌的真菌,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木本、草本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内均有内生真菌。植物内生真菌具有强大的生物合成能力,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类型多样,并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螺环化合物是由两个单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多环化合物。螺环化合物具有刚性结构,结构稳定,其手性配体有较大的比旋光度,在生物和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螺环化合物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天然途径。
民族药用植物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为马鞭草科石梓属的半落叶乔木。该种目前处于稀有状态,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省份、孟加拉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治疗慢性发热、出血、泌尿道感染、无尿等方面有应用报道,也可用于治疗发烧、消化不良等。云南石梓具有较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但目前有关该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叶、花、果实、茎皮等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方面。国内外还未见有关云南石梓内生真菌的研究报道。
真菌Amorocoelophoma属是Jayasiri等人在2019年2月新确立的一个属,分属于真菌界(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Amorosiaceae科。Amorosiaceae科是由Thambugala等人于2015年从扁孔腔菌科(Lophiostomataceae)细分出来的。当时,Amorosiaceae科包含2个属Amorosia和Angustimassarina。关于Amorocoelophoma属的真菌还没有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株植物内生真菌Amorocoelophoma sp.YE3351及其在制备螺环内酯衍生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从云南石梓根皮部位分离得到一株Amorocoelophoma sp.YE3351,并且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螺环内酯衍生物,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一株植物内生真菌Amorocoelophoma sp.YE3351,该菌株已于2020年8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为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407;分类学命名为Amorocoelophoma sp.。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提供以上所述Amorocoelophoma sp.YE3351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地,所述抗流感病毒药物为螺环内酯衍生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环内酯衍生物包括massarilactone D和massarilactone E,其结构式分别如式(I)、式(II)所示: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螺环内酯衍生物的微生物发酵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158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